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4)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4)

2014-04-15 16:13:52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4)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相关链接:

  【持续更新】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汇总

  【历年真题】2008-2013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历年真题汇总

  【备考专题】2014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备考专题

  【报考交流】2014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交流群:114998201| 山东华图微博


 

  第四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区别。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没有考虑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这本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CPI。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但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甚至生命代价。党中央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练习】

  1.下列收入应计入我国GDP的有

  A.面粉厂出售给面包厂的面粉

  B.在上海的英国人工资

  C.面包厂出售给中学生的面包

  D.在纽约的中国人工资

  【练习一】

  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 科技进步和创新

  C. 保障和改善民生 D.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节 宏观调控

  1.含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原因:市场经济有自身的弱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主要任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持平。

  4.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收支平衡。

  5. 手段

  (1)计划手段:

  是通过政府所制定的长期、中期、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要是指导性计划,突出其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

  (2)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3)法律手段:这是政府依靠法治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4)行政手段:这是依靠政府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

  6.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注重经济政策的运用,它更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又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指出政策等组成。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等政策组成。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是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由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和产业组织等政策组成。

  (4)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分配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5)此外还有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练习一】

  1.2010年1月18日和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 B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2.一国政府为了控制CPI的快速上涨,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D)

  A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B就业机会的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3.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把__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 稳定价格总水平 B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C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D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4.2010年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了5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专家称,这主要源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因此,在国家出台措施管控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需要抑制通胀预期。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B.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

  C.都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

  A.扩大消费需求 B.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C.扩大投资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稳定物价可调节生产效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以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正确的是:(C)

  A.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征收消费税—消费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第三节 国民收入、财政、税收

  1.国民收入及分配

  1、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

  2、一部分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

  一部分用于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行政管理、国防、社会保障、科教文卫

  3、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对立统一

  统一:积累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对立:此消彼长

  (2)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积累的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

  5、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2.财政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2、预算和决算: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预算就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结果就是决算。

  3、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4、财政支出的去处: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有财政支出,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实现。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5、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财政支出。

  6、财政的作用:

  (1)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2)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4)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税收

  1、含义及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三者紧密相连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我国税收的性质、作用: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图书

更多>
(编辑:山东网络编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