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热点: “联名劝退熊孩子”维权之余别失了理智

面试热点: “联名劝退熊孩子”维权之余别失了理智

2016-06-23 11:05:54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面试热点: “联名劝退熊孩子”维权之余别失了理智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南京某小学40多位家长联名劝退一顽皮学生,并且打出标语,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调整班级,这一举动遭到校方拒绝。校方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 教育的权利,学校无权劝退;校方已经请男孩的家长到学校来陪读,也将安排相关人员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陪读。”该事件引发数万网友热议。(6月14日《江南 时报》)

6月12日上午,南京一小学门前聚集了众多学生家长,称他们的孩子都在三年级某班就读,但班上一名叫冬冬的“熊孩子”不仅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经常搞恶 作剧,欺负别的同学甚至让不少孩子受伤,家长们集体“维权”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调换班级,或者要求冬冬退学。学校也证实该情况属实,但学校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帮助冬冬。(6月12日《扬子晚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高路:我们身处一个社会之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来选择跟谁在一起、不跟谁在一起的,我们没法选择同学, 没法选择邻居,大家都得有宽容之心。今天拒绝了一名熊孩子,未来可能就得面对一个不合格的公民;今天在他心中埋下了歧视和冷漠的种子,未来就可能在他的人 生中长出仇恨的毒草。校长徐瑾之所以拒绝家长们的要求,不是在逃避问题,恰恰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反面例子,才让大家看到了南京 这所学校的可贵之处。

这样一所学校让人动容,但这样处理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专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群无助的家长,还有焦头烂额的学校,三年换了四个班主任,伤了一群同学, 气走了一堆老师,学校有限的资源经不起折腾,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经不起破坏。对于这样的孩子的教育未必是普通学校所擅长的,孩子怪癖的行为背后真的只是调皮 那么简单吗?有没有心理问题?有没有行为障碍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专业的介入,也需要用特殊教育的方式化解。帮助这样一 个群体也不是一所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燕赵晚报郭元鹏:家长的这种看法,并非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的孩子确实被熊孩子伤害了,他们的孩子的学习环境确实被惊扰了。他们不想让好孩子与熊孩子为伍的诉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将人心比自心,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有这样一位同学,又会如何呢?

在以往的时候,处理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做法很简单,他们会把熊孩子集中到同一个班里去,会把好孩子集中到同一个班。也就是我们所反对的“差生班”和“尖子 班”。这种粗暴的做法当然是与教育初心背道而驰的,是不能被接受的。可是,这也让学校很是为难,一方面任何孩子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劝退显然是不可能 的事情。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的诉求也有一定合理成分。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回应这种诉求。

笔者以为,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其一,必须加强这位熊孩子的管理,最起码不能让他成为班里的“小霸王”,不能欺凌弱者,不能伤害同学。老师有监管的义 务;其二,家长必须配合学校管理熊孩子。目前,学校已经和熊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能陪读一段时间,负责管理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个办法,应该坚持 一段时间;其三,必要的时候应该启动心理干预。熊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这个时候应该尊重科学,聘请心理医生进行健康心理构成的培育。

@红网卜新国:学校的“不抛弃不放弃”完全合理合法,因为教育属于公共事业,是不适合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实施所谓 的民主原则的。也就是说,冬冬的去留不能由其他家长说了算,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剥夺。不过,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要求 家长陪读,安排校长、书记、年级组长轮流对孩子陪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目前,上级主管部门正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效果显着,可以而且应该让孩子继续 留下来并且逐步融入集体。但如果收效甚微,可以考虑把孩子暂时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或者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育和辅导。这不是歧视,也不是推 卸责任,而是“因材施教”的要求与体现。当冬冬的异常行为得到纠正之后,再回到普通学校也不迟。如果过于顾忌外界压力而硬把孩子留下来,说不定反而错过了 最佳矫正期,反而耽误了孩子。

作为其他孩子的家长,或许只能宽容、观望;如果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和爱心,也可以适当提供包括心理疏导、纠正技巧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如果双方死磕不放相互 较量,那么无论哪一方获胜,对另一方而言都是无法估量的伤害。三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在情理之中;但这只是暂时的,这种年龄的孩子 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不妨假以时日,科学教育,规范引导,随着孩子自身的发育成长,“熊孩子”这朵带刺的花一样可以娇艳开放。

@广州日报吕秀如:这确实是个进退两难的问题。让顽皮孩子继续上学,班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要受影响;把顽皮孩子赶出原有班级乃至学校,顽皮孩子却被剥夺了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不过在学校和家长已经作出承诺和努力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其他孩子和家长能不能再多一点宽容和支持?大家不妨同意顽皮孩子的家长去课堂上陪读,也许这个缺 乏自控和自理能力的孩子,就不再会成为班级的“捣蛋鬼”和负担了。也许,这种尝试会遇上新的问题,可是连此类利人而不损己的尝试都不肯给予机会的话,对于 顽皮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保护自身利益没有错,保护孩子正常的学习环境也没有错,可是对顽皮孩子包容、引导,让孩子们在陪伴顽皮同学的日子里学会宽 容、关心和奉献,这不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北京青年报东原:针对这一事件,有心理学家指出,作为其他学生的家长,应该调整认知,告诉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如何和 “熊孩子”打交道,因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很可能会遇到相同的事。这一建议,同样有着化被动为主动的意思。如果能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给自己提供安全 感,人人争当班级制度的维护者、监督者,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这时“熊孩子”就起到了磨刀石的作用。等过了成长阶段,孩子们甚至会感谢曾经碰到过的 “熊孩子”。

只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致力于让孩子人格和性格养成,而不是着急着忙地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早早踏上应试教育的道路。纠结也正 在这里,虽然在小学阶段强调素质教育,但在事实上,应试教育的种子早早就埋下了。很多家长的冲刺,早从孩子一踏入校门就开始了。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家长们 更愿意孩子在一个平和的环境里读书学习,而不愿意孩子接受任何一点成长的挑战。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其实,“熊孩子”可以成为成长的磨刀石。而这对应于我们到底要孩子学什么,愿不愿意让孩子经受一点成长的挑战。从新闻中看到,南京这名叫昊昊的男孩子确实 太调皮了一点。比如,他曾经把同学打得血淋淋,一学期把两名教师气跑。但反过来讲,如果在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与这个“熊孩子”相处,并 且把这个“熊孩子”转化过来,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不是对成长更有利吗?

华图解析:生活中永远都不缺少“熊孩子”,比如说,在公共场所毁花木,在住宅小区划汽车,甚至在铁轨上放石子……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一对“熊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走偏,是“熊孩子”任性的根源。

不过,好在本次事件中的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配合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最近一个月也天天在家陪孩子。但是,仅仅陪伴还远远不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也相当重要。

虽说,顽劣的“熊孩子”侵害了其他孩子的权利,但反过来看,驱逐一个孩子,也会使所有孩子都有了因某种原因被驱逐的可能。有的时候,突破底线比守住底线容易得多,就此事来说,突破底线只需撵“熊孩子”回家即可,守住底线却要繁杂得多。

说到底,“联名劝退熊孩子”终究不是个办法,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法律支撑。即使学校迫于压力做出让步,给其他学生调整班级,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教育资 源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还会有其他班级的学生被调整过来,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熊孩子没有天生的,回避他,歧视他,都不是最好的办法,通过教 育、引导、治疗,让熊孩子变成好孩子才是正途。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