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山东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 2018山东省考申论热点:个人所得税改革

2018山东省考申论热点:个人所得税改革

2018-03-14 11:46:09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省考交流群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18山东省考申论热点:个人所得税改革

  背景内涵: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以及非居民的境内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已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税种,它在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赋压力,对增加可支配收入带来正面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国民工作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着“税收焦虑”而迫切期望提高个税缴费的起征点,而获得更进一步的收入增加。

  个税征收的影响意义: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来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都在就业人员平均收入以下,因而征收面很宽,税收来源很大。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20593美元,个人所得税免税额为2300美元,纳税人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3584亿美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0.1%,是收入最高的税种。

  (2)个人所得税的征缴是国民经济再分配调节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制对个人收入分配过分的差距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国民所得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尽可能保障国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资料表明,瑞典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最高可达到个人收入的80%。其政策执行的结果一是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公民生老病死和失业都能得到社会保障;二是均衡了社会成员的收入,使收入高低悬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3)个人所得税是社会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所得税的征缴根据国民经济盛衰发展情况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借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美国历届总统都把个人所得税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通过增减税率,调整课税基础,改革减免额等办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刺激和抑制。如1964年肯尼迪政府大减税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的三次大减税等,都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例子。

  (4)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具有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加强对个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个人消费,调节社会供需关系等重要作用。

  个税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1)税制征收的模式在现阶段已难以实现调节公平的目标。现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不公平现象,另外容易被钻税法的空子,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达到避税和少纳税的目的。

  (2)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水平比较低下,征管手段也比较落后,代扣代缴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另外,自行申报制度也缺乏约束,缺乏个人收入申报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挂钩的个人收入财产监控体系。加之,税务机关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共享改革进程也不一致,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范化受到限制,影响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审核,降低了效率。

  个税改革的突破口:

  (1)建立完善个税征管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有关信用管理的各项法律,用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另外,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制度。再次,建立完善个税征缴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纳税人信息共享,加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2)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节征收标准。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指适当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相应地调整级距,“宽税基、低税率”是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趋势。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这既能够平衡税负又能调节高收入,最终缩小贫富差距,以体现公平税负。

  (3)政务公开以增强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阳光税务”,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从而增强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的积极性。

  热点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放管服”改革

  背景内涵:

  李克强认为:“‘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影响意义:

  放管服改革关系到群众生活是否得到切实的改善,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是否获得实质性的提升。放管服改革是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体现,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要求。放管服改革本身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刀刃向我的自我革命。通过改革,破除传统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和不当利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有利于推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初步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推行放管服改革破除了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简政放权改革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有效降低了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更重要的是,简政放权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托住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性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正在普遍形成。

  存在问题:

  简政放权的成效显著,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在推动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打掉阻碍创新创业的门槛,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服务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随着简政放权进入深水区,提高放权含金量、啃下改革硬骨头成为新的改革课题,需要进一步转变理念,持之以恒进行政府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推动举措(李克强报告内容):

  首先,要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需要明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先行,整体设计、协调统筹,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的原则,紧扣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的目标,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另外,该取消的事项要彻底取消,该下放的事项要坚决下放。取消的事项,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下放的事项,根据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来确定下放到哪一级,并注意提升基层政府承接下放事项的能力。再次,既要弥补监管短板,又要做好保留事项的规范管理。

  其次,要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监管,全面推开和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建立企业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完善综合监管,推进市县两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消除监管盲点。探索审慎监管,对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生事物,既支持创新发展,激发活力,又合理有效监管,防范风险。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再次,要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双创”的效率,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一条龙”服务,促进新注册企业增长势头不减、活跃度提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渠道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优化服务还要保住基本民生,切实兜牢底线。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热点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房地产税调控

  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其包含的改革到了深水区,攻坚克难的任务已经表现为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历史性考验。

  房地产税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啃硬骨头”的典型。狭义上讲,这个改革要解决的,是中国不动产里消费性质住房持有环节上的税收,要从无到有。李克强总理所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房地产调控,一方面,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完善税收政策的配套机制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运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7.49亿人,人均住房33平方米,商品房均价6300元/平方米,按此估算,城镇住房共247.2亿平方米,全国住房总价值156.3万亿元,按1%税率征收房产税,房产税收入共计1.6万亿元。

  现实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具体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房地产调控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现实影响:

  (1)必要性

  第一,打造长效机制在住房持有环节上形成成本约束,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合法的税收是一种可预期的成本约束这一机制的确立可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压舱促稳”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其健康因素,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供给发展朝着稳健的发展思路上迈进。

  第二,房产税制改革是构建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和地方财源建设相互内洽的良效机制重要保障。“土地财政”的反映的是基层财政困难的现实,与体制上的缺陷有内在关联。只有把分税制在省以下真正贯彻落实,发挥其正面效应,才能消除这些弊病。

  第三,房地产税改革也是优化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势在必行的改革。如果说在这方面要加强优化再分配的机制,不是说这一个房地产税机制就会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这个机制是必须配上去的。税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发挥税收的优化再分配作用又是万万不能的。

  (2)可行性

  第一,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税收调节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可行的重要依据。国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地皮上私有住房的主人是具有独立物质利益的主体,通过立法规定对这种利益以税收方式加以调节,可以成为税制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信息普查技术共享为房地产税的征纳提供了现实基础。“模拟空转”,形成了计算机软件和设计方案,代入数据以后可以非常便捷地得到税基评估结果。普查技术的共享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为实现房产税制调控达成合理运作态势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措施:

  第一,要注重与房地产相关的所有税费的整合和配套改革。土地开发建设、交易环节,应该是以减轻负担为取向。这个税负体系里,保有环节的税负是往上加,而前面环节的税负,能减轻的尽量减轻,能取消的收费要取消,能降低的负担要降低。在交易环节如要考虑抑制炒作的话,可以对短期倒手交易作特殊处理。

  第二,要对地方充分授权,分步实施。房地产税是地方税,如果立法通过之后,显然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征收格局。房地产市场比较“火”的城市和区域,譬如北上广深等,可以先行。要通过这种经济调节手段,替代原来的限购、限贷、限价等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冰”的地区不用着急,去库存没有完成的地方,可以先考虑在去库存真正收官之后,再从容地启动税收调节机制。

  热点4:深化“产教融合”的行动规划

  背景内涵:

  发展“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基于如此现实,要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轮驱动,稳健快速地进行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产教结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职教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职业学校兴办专业产业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其次,有利于职教老师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整体提升。职业学校教师通过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为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的质量,对职业学校建立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都与当地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头脑灵活,他们依靠科技兴办产业,因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走上社会,必然会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

  推行举措(规划论述):

  1、职业学校依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为发挥国家级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3、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全国各地很多职业学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4山东省考招录专题|职位检索|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刷题资料 | 网络课程 | 备考图书

辅导课程——2024山东公务员笔试课程 | 省考交流群 | 在线咨询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 2024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