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2019年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资料: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019年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资料: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019-09-19 15:54:07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微信交流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19年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资料: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更多2019年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资料: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相关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招考答疑领资料请加群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群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山东各地市企业微信


2019年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资料: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创立的"心学"教育理论以反传统教育的姿态出现,风行100多年,曾产生重大的影响。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王学")。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是存在于"心"中,"心即理"。同时,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再次,它不会泯灭。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所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因此,他把"明人伦"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所谓"人伦",在王守仁看来,即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王守仁"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虽然并没有超出儒家思孟学派的一贯主张,然而,他在当时士人"皆驰骛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方法上,王守仁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强调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对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他提出下列四个基本主张: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地长进,好比时雨春风滋润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3.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4.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比如树刚萌芽,只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同样,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一样,对儿童毫无益处。王守仁还认为,儿童教学"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考场再现】

  1.王守仁主张,我辈致知,只是个随人分限所及,这种教育主张体现( )。

  A.量力施教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启发性

  1.【答案】A。解析: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

  2.王守仁是中国古代集大成者,其思想包括( )。

  A.心即理 B.知行合一

  C.致良知 D.闻之,见之,行之

  2.【答案】ABC。解析: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D选项出自《苟子•懦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意思是:没听见不如听见,听见不如看见,看见不如了解,了解不如去实行。故此题选ABC。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教师招聘招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