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9 14:31:30 文章来源:人民网
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农业与城市化(3)
三、舒尔茨的理论以及来自实践的启示:重视农业并重新思考城市化
忽视农业,偏袒城市,并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化的实践后果带来了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失衡,使我们不能不回到舒尔茨的思路:重视农业,并重新思考人为推动的城市化。
简单地回顾一下中国农业的历史进程可以使我们更科学地把握农业的走向。中国农业为中国人民、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历史上是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的主体产业,虽然农业的技术变化不大,但却艰难地支撑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建国以后,共和国工业化及其发展,是通过农业支援工业的模式,具体地讲,即使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把一部分农业的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工业完成的。这种模式的后果是使本来脆弱的农业越发脆弱,并最终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发生于改革开放最初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即指农民还仅仅着眼于农村,还没有流动起来的“承包制”,使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了一种体制性的解放,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打开了封闭,由于在给定的条件下城市的回报高于农村,各种资源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都流向了城市,打破了对农业具有保护意义的相对封闭的均衡。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说明我们不仅要改造传统农业,而且要重新认识所谓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1、没有精壮劳动力的农村是不可能解决农业问题的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理论上说明把同样数量的资本投向农村比投向城市更有效益。一位名叫麦克的美国学者指出,将城市的光芒照耀农村的好处,也许比以不断增加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吸引力诱惑农民进城的好处要大得多。他说,正如马歇尔著名的推论,城市经济没有新的劳动加入的均衡水平是由于“农村供给的冲击”与“城市需求的拉动”相等。换言之,只要农业的收入有所提高,那怕依然比城市稍低一些,但由于与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等“综合效应”农民可能会选择留在农村而不是流向城市。
仅仅让农民留在农村是不够的,还必须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民的素质、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布鲁斯?F?约翰斯顿在《农业发展战略的设计原理》中指出,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绿色革命带进来的技术突破,证明了强调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是正确的作法。正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卓有成效地展示了基于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技术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正确的发展结果。这种发展结果使得以整个农业领域中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为特征的农业领域有可能走上一条扩张发展之路。这种战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与生产效能越来越高的技术相关联。就是说,要用一切发达的技术装备改造农业,使农业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对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投资
我国农业欠账太多,要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农村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仅靠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当年和现在城市公共产品的建设也是靠财政的力量。多年来,农村对于中国经济,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理所当然地应当反哺农村。农村的公共物品假设、包括农村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医疗、社保、教育、卫生等等,还应当加强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加强对大型水利设施的支持力度。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仅包括初、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还应当包括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即一系列新技术的培训。
3、通过对农业组织形式的改造,让千千万万的农民步入市场经济
中国农业不仅有技术创新的问题,还有组织形式创新的问题。组织形式的创新就是通过合适的形式引导农民步入市场经济。中国农民在步入市场经济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⑴市场经济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农民往往缺少冒险精神。⑵市场经济需要对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然而农民却处于信息缺失状态,特别是对市场走势的把握。⑶市场经济下各种产业都需要最低限度的货币投入,个体农民难以拥有足够规模的资金。⑷农村企业家人才是稀缺的。
克服以上的不足,引导农民步入市场经济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是把公司作为中介,一头联系着市场、信息、技术乃至资金,一头联系着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民,可以发挥企业家的功能。通过给农民提供市场需求、技术指导、乃至小额资金的帮助,以契约的形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组织起来,步入好似成交价。从实践来看,这一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这一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处于龙头的公司企业和企业家精神。
4、加强小城镇建设
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很不经济。个别大城市堵车的问题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每天早晨人们都得从遥远的住地赶往城市中心,晚上再从市中心回到遥远的住地。刘易斯后来在《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中反思性地指出,基于对工业化和城市规模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人们总想把所有工厂都建在一个或两个大城市里。事实上,大部分关于城市规模经济的调查证明,一个城市在人口规模达到30万前,就会失去规模经济效益。他强调,相当经济的办法是发展大批农村小城镇,每一个小城镇都拥有一些工厂、电站、中等学校、医院、以及其它一切能够吸引居民的设施。当最近的城镇在30公里之内,又有良好的道路时,人们将更乐于居住在农村,而不喜欢路途遥远的中心城市。我们应当换一种思路:把农村建成小城镇,既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还能减轻一系列由于超越了城市的承受能力、把农民转移到城市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可能是中国农业问题和城市化的真正必由之路。
5、不要农产品价格一上涨就干预和压抑农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的价格一上涨就用行政手段干预,在扭曲价格的同时也就抑制了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可以换一种思路,不是频繁地干预农产品价格,而是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给城市中低收入者补贴的办法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其它问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5山东省考招录专题|职位检索|历年分数线
辅导课程——2025山东公务员笔试课程 | 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