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15:57:53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腐败文化”蔓延
文化就像一面镜子,它对准什么事物,那一事物就会被照得格外明晰。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深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基础性的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可谓意义重大。
高度警惕“腐败文化”蔓延
一旦腐败获得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就意味着腐败便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模式之中,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人们接受或默认的价值,演变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在该体系里面,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被扭曲了。当前,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
1.集团性腐败。
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特定群体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利益联盟,使得本应服务和服从于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异化,不再服务或服从于公众,而是蜕变成了牟取集团利益的工具,使权力逐步私有化、商品化。
在集团性腐败行为中,客观上由于责任主体分散,所有行为个体都不同程度地负有责任,形成了利益风险共同体,相对于个体腐败行为,它的压力和风险是有限的。在他们看来,法不责众,你腐败,他腐败,我也腐败,大家都腐败,也就无所谓腐败了。在这样一种惯性支配下,集团内部轻则形成各行其事、心照不宣、互不拆台的松散关系,重则形成互相关照、互相利用、互相掩护、分享腐败所得的生存机制,从分散的腐败分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犯罪集团。
集团性腐败比个体腐败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和腐蚀性,因为它具有示范效应,使得上行下效,好比森林火灾,成片成片蔓延。
2.体制内腐败。
现在,人们对腐败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贪污贿赂等明显的体制外的腐败上面,而较少关注体制内的腐败。
所谓体制内腐败就是打着改革的旗号,或者打着制度的优越性的旗号,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披着新生事物的外衣,以文件等官方形式公开从事的腐败行为。
体制内腐败比体制外的腐败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也有更大的破坏性。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其危险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警醒,甚至于有时还把它当作所谓的改革经验加以推广。
3.羡腐心态。
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为“太呆板”、“假正经”、“不合群”;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赂去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有眼光”。而那些贪官和不法商人一旦马失前蹄,落入法网,一些人背后的议论无非是“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之类。在某些人眼里,腐败竟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谁不能搞腐败,就说明谁没有社会地位,就不被社会看重。总之,“笑贫不笑贪”。
现实中,为什么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干部时常会被孤立?为什么一些“反腐斗士”会被周围人所不容?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