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意图推断题(2)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意图推断题(2)

2013-11-23 15:47:57 文章来源:山东华图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意图推断题(2)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次降低

  C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答案选择C项。题目属于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援引了著名学者伊顿的预言,“创造才智”的重要性。根据“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可知前文为正向援引,意在证明作者观点,即尾句中“国民的创造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表述之意,通过对伊顿预言得以验证的事实来说明国民的创造能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C项是最合理引申的一项,也是一种呼吁的声音。A项人力资源“并非文段想强调的内容;B项“自然资源”偏离文段主题;D项“国民素质”偷换了概念。

  【例2】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前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第一句通过一个比喻,将城市比喻成海绵,接着分析了经济处于上行期和下行期时劳动力的表现,说明了海绵效应的发挥。最后运用转折词“但”点出文段表达的意图所在,也就是呼吁要“治标更治本”,由于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不能过分依赖它的缓冲作用。而A项中说的主题有误,文段不是在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B项并非作者说话的目的所在。D项属于主观异端,因此答案选择C项。

图书

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5国考公告预约 | 职位检索 | 历年进面分数线

  备考资料——刷题资料 | 网络课程 | 备考图书

  辅导课程——2025国考系列课程 | 在线咨询

(编辑:admin)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