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省情省况(一)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省情省况(一)

2014-02-08 14:07:59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省情省况(一)

  【课程】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

  【交流】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笔试备考交流群:89983692

  【咨询】山东华图咨询热线:0531-80987790 80987762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省情省况(一)

  一、山东概况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山东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这里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中,具有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山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西周时期,齐国、鲁国都建都于此,因经济、文化发达,所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故人们将“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省的代称。

  山东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如棉花、小麦、花生的总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轻工业、电子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诞生了许多名牌企业,推出了许多名优产品。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集团,济南的轻骑集团,烟台的张裕集团等都已家喻户晓。另外,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也跃居我国榜首。

  齐鲁大地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有中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为“祖师”的鲁班,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代神医扁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的骄傲。齐鲁大地之所以造就了这么多的名人,这与我们山东人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山东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此外工艺品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潍坊的风筝,济南的羽毛画,青岛的贝雕画,珍珠工艺品,烟台的草编,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错的工艺品。

  俗话说:“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却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得到相应开发,增添了许多风景名胜及新兴景观。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二、山东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市/地区 市辖区、县级市、县

  济 南 市  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  槐荫区

  历城区  长清区(长清镇)  章丘市  平阴县(平阴镇)

  济阳县(济阳镇)  商河县(商河镇)

  青 岛 市  市南区  市北区  城阳区  四方区

  李沧区  黄岛区  崂山区  胶南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

  淄 博 市  张店区  临淄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桓台县(索 镇)  高青县(田 镇)  沂源县(南麻镇)

  枣 庄 市  市中区  山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薛城区  滕州市

  东 营 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县(垦利镇)  广饶县(广饶镇)

  利津县(利津镇)

  潍 坊 市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昌乐镇)  临朐县(临朐镇)

  烟 台 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南长山镇)

  威 海 市  环翠区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济 宁 市  市中区  任城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鱼台县(谷亭镇)  金乡县(金乡镇)  嘉祥县(嘉祥镇)  邹城市

  微山县(夏 镇)  汶上县(汶上镇)  泗水县(泗水镇)  梁山县(梁山镇)

  泰 安 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宁阳镇)

  东平县(东平镇)

  日 照 市  东港区  五莲县(洪凝镇)  莒 县(城阳镇)

  莱 芜 市  莱城区  钢城区

  德 州 市  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  陵 县(陵城镇)

  宁津县(宁津镇)  齐河县(晏城镇)  武城县(武城镇)  庆云县(庆云镇)

  平原县(平原镇)  夏津县(夏津镇)  临邑县(临邑镇)

  临 沂 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界湖镇)

  郯城县(郯城镇)  沂水县(沂水镇)  苍山县(卞庄镇)  费 县(费城镇)

  平邑县(平邑镇)  莒南县(十字路镇)  蒙阴县(蒙阴镇)  临沭县(临沭镇)

  聊 城 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高唐县(高唐镇)  阳谷县(阳谷镇)

  茌平县(茌平镇)  莘 县(城关镇)  东阿县(铜城镇)  冠 县(冠城镇)

  滨 州 市  滨城区  邹平县(邹平镇)  沾化县(富国镇)  惠民县(惠民镇)

  博兴县(博兴镇)  阳信县(阳信镇)  无棣县(无棣镇)

  菏 泽 市  牡丹区  鄄城县(鄄城镇)  单 县(单城镇)  郓城县(郓城镇)

  曹 县(曹城镇)  定陶县(定陶镇)  巨野县(巨野镇)  东明县(城关镇)

  成武县(成武镇)

  (二)人口与民族

  1、山东省总人口

  山东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8439•28万人相比,增加了640•03万人。

  2、人口分布

  山东省人口分布如下:

  济南市592•17万人

  青岛市749•42万人

  淄博市418•48万人

  枣庄市354•66万人

  东营市179•30万人

  烟台市663•57万人

  潍坊市849•53万人

  济宁市774•03万人

  泰安市533•46万人

  威海市259•70万人

  日照市268•62万人

  莱芜市123•35万人

  临沂市994•26万人

  德州市529•37万人

  聊城市541•19万人

  滨州市356•41万人

  菏泽市809•80万人

  3、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山东省共有家庭户2700•6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677•74万人,占总人口的95•58%,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2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75人下降了0•54人。

  4、年龄构成

  山东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92•78万人,占20•85%;15-64岁的人口为6457•09万人,占71•1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29•44万人,占8•03%。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

  5、性别构成

  山东省人口中,男性为4596•44万人,占50•63%;女性为4482•87万人,占49•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3。

  6、民族构成

  山东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17•30万人,占99•3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2•01万人,占0•68%。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628•33万人,增长了7•4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69万人,增长了23•23%。

  7、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山东省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302•44万人,占3•33%;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002•02万人,占11•04%;接受初中教育的3326•14万人,占36•63%;接受小学教育的2972•24万人,占32•74%。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975人上升为333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7140人上升为1103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5182人上升为36634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6260人下降为32736人。

  山东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767•9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由16•87%下降为8•46%,下降了8•41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3)在山东省总人口中,包括按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漏报率计算的漏登外来人口。

  (4)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的集体居住的人。

  附:山东省人口呈现的六大特点。

  1、人口十年仅增640万

  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11月1日零时,山东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山东省8439•28万人口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长了7•58%,低于全国11•66%的增长幅度。人口出生率为10•75‰,死亡率为6•29‰,自然增长率为4•46‰,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5‰左右。这一结果表明,山东省不仅平稳度过了第三次生育高峰,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已经稳定在低生育水平状态。普查结果还表明,山东省男女比例目前基本平衡,其中男性为4596•44万人,占50•63%;女性为4482•87万人,占49•37%。

  2、户均减少半个人

  此次人口普查数字表明,山东省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山东省家庭户规模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每户3•75人缩小为目前的3•21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流动性增强是家庭户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

  3、老龄化进程加快

  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8•03%,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2%上升了1•83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这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医疗水平不断改善的充分体现,同时,由于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山东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加速的趋势。

  据了解,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按照这个标准和山东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山东省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

  4、30人中有1个大学生

  数据表明,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山东省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75人上升为333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140人上升为1103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5182人上升为3663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则由36260人下降为32736人。另一方面,山东省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大为减少,粗文盲率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16•87%下降为8•46%。

  5、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

  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少数民族人口为50•32万人,到目前,这一数据上升为62•01万,增长了23•23%,同期山东省汉族人口仅增长7•49%。据分析,山东省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流动性增强,来山东务工经商和通婚落户的少数民族增多;二是受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影响;三是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后所生的婴儿,多数申报为少数民族成分。

  6、流动人口大增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普查结果表明,山东省流动人口总量已达740•3万人,比1995年人口小普查时的295•1万人增加了445•2万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的180万人,占19%;省内跨市、县、乡级流动的560•3万人,占81%。从流动人口的流向看,省际之间流动人口已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净流出型转变为净流入型;省内流动人口以由农村向城镇流动、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为主

  三)悠久的历史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名人辈出,人杰地灵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思想家孟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发明和手工艺家鲁班、神医扁鹊、军事家诸葛亮以及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和小说家蒲松龄等,都以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

  (四)山东历史记事

  【济南市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8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前委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确定以7个纵队攻打济南城,统由谭震林、许世友、王建安指挥;8个纵队打援,由粟裕指挥。1948年9月16日,战役打响。17日早晨,攻占茂岭山、砚池山、长清县。19日夜,国民党济南西守备区指挥官兼整编96军军长率2万人起义。20日晨,攻下外围阵地。23日,在占领外城地区后,即对内城发动总攻。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济南后,成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郭子化任市长。?

  【济南惨案】1928年4月,国民党开始第二次"北伐"。当月21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借保护侨民之名,派遣驻天津的3个步兵中队抵济南。25~27日,日军又连续在青岛登陆,沿胶济铁路运兵济南市,到28日,驻济日军已达3000余人。日军在济南商埠以纬四路为中心线,划为东西两个"警备区",构筑工事,架设路障,实施戒严。4月30日,奉系军阀张宗昌撤离济南,5月1日,国民党军进入济南,方振武被任命为济南卫戍司令。2日上午,第一军第二十三团营长阮济民等数人徒手行经纬五路时,被日军堵截后当场全部杀害。3日上午,日军闯入山东交涉使署,将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8名中国外交人员尽数捆绑毒打。蔡公时据理痛斥日军,日军竟割掉蔡的耳、鼻、舌头,挖去眼睛,然后将他同众人一起杀害。是日,日军在商埠制造事端,惨杀中国军民多达1000人。5月4日,国民党军全部撤出商埠区。日军得寸进尺,继续扩大事态,不断增兵济南。5月8日,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普利门、麟祥门、柴家巷、迎仙桥一带发起猛烈攻击,守军退守内城。自9日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内城,守军浴血奋战,死伤惨重,11日奉命撤离。日军占领内城后,抢劫财物,焚毁建筑,强奸妇女,枪杀战俘,屠戮百姓,罪恶令人发指。"济南惨案"发端于五月三日,故又称"五三惨案"。直到1929年5月,日军才在内外压力下撤离济南。

  【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0年夏秋,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学生,秘密组织了"康米尼斯特学会"(共产主义学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建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革命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推动下,1921年春创建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为王尽美、邓恩铭,成员有王翔千、王复元等。是国内建立较早的共产主义小组之一。?

  【济南开商埠】1904年初,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因山东内地铁路畅行,商货转运便利,故奏请清廷:拟在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使中外皆受利益。奏折经外交部议复后,报清政府允准。当年7月,在济南设立商埠总局,负责协调管理济南商埠界内有关工程建筑、房地产租赁、中外工商行政管理、税捐征收、地方巡警治安等事宜。划出十王殿以西、五里沟庄以东、东站以南、杆石桥街以北为商埠地区。济南正式开商埠。

  【创办山东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官立山东大学堂在济南原泺源书院处创办,此即省内兴办高等教育的开始,也是中国早期创办的官立大学之一。1914年停办。在其建校的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多名,其中59名分赴欧美或日本留学。1926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指示山东省立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6所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省立山东大学停办。不久,奉命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原省立山东大学校产划归国立山东大学。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改名国立青岛大学,并以停办的私立青岛大学为校址。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复名国立山东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山东大学内迁四川,1939年3月教育部指令山东大学暂行停办。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1951年3月与华东大学合并。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山东大学政治系、艺术系以及工学院、农学院的部分系迁往外地,并入相关院校,同时,取消院的建制(仍保留医学院),改成文理科综合性大学。1958年,山东大学划归地方领导,并由青岛迁回济南。现为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济南建城】晋永嘉年间(307~312),济南郡治从东平陵迁至历城(今济南市区),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济南历为州、府、路、省治,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第一大都会。 

图书

更多>
(编辑:山东网络编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