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面试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社会道德建设(2)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社会道德建设(2)

2014-12-31 09:02:36 文章来源:山东人事考试网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社会道德建设(2)



  二、标准表述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深度分析]

  当前我国道德滑坡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道德发展滞后。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旧的道德观念将长久地影响人们,而新的道德观念转换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既是宣传思想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艰巨任务。

  第二,体制机制不完善。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期,道德问题往往折射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最为群众诟病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虽然表现为官员的败德,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钱权交易多发频发,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却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比如,屡屡引发国内外关注的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企业和商人的败德,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急剧加大,而社会征信等信用体系依然缺失。比如,遭致普遍抨击的见危不救、不守公共秩序等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而社会控制和约束体系逐渐弱化。比如,让人忧心忡忡的仇官仇富现象,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的非理性心态,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心态失衡甚至扭曲。

  第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社会上确实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甚至有人对德治很反感,认为德治就是人治,德治是法治的对立面。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当前败德行为的代价过低,并与违法行为代价过低的情况交织在一起,这是导致许多道德问题持续产生的重要体制机制原因。

  第四,社会舆论被媒体放大效应。一例败德的突发事件,会引起一些小报小刊和网络媒体的亢奋、躁动以及持续、深度的追踪报道,道德“滑坡”的舆论也随之铺天盖地般传播开去。而那些在默默无闻的场合、做着默默无闻的善事的平凡的道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小报小刊和网络媒体关注报道的对象。

  [对策]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道德保障的制度合法性建设

  其一,要展开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对最基本道德规范的法律支持。将社会时代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及时提升为法律意志,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从正面强化基本道德的执行力;其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道德践行的法律保护。明确规定道德行为的法律责任减免条件与措施,划定道德行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底线,让民众避免因道德行为而可能陷入不可预测的、严重的法律困境,使其免除后顾之忧,从而敢于见义勇为,乐于扶助弱小,积极伸张正义;其三,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道德践行的制度扶助。为此,我们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为民众提供必要的支持、援助和补偿,让道德英雄“流血不流泪”,“伤身不伤心”;其四,要严格遵循和执行相关制度,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严格领导干部的选拔和考核,加强道德引领的队伍合法性建设

  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要靠全体民众对道德的自觉践行。其中,领导干部的道德践行尤其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其道德素质高低和道德践行状况,不仅反映着个体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制约着其对社会的领导和管理效能。

  扬善抑恶,加强道德引导的舆论合法性建设

  加强道德引导的舆论合法性建设,一是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管理,二是加强对社会舆论的传播管理,通过“走、转、改”而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挖掘生活中的道德资源,客观报道社会的道德问题,正确引导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自觉批判和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在社会各界开展社会公民教育课程。道德问题的出现与公民教育的缺失有关。“公民教育,就是教会公民做人的规矩和道理,教给公民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公民教育的开展,大、中、小学根据各自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公民教育课程。道德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文化作品、精神产品和公共空间的道德教育更容易成功。公民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阶段,道德教育应一以贯之、相互衔接。

图书

更多>
(编辑:山东网络编辑)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