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英语之教材教法必备考点, 更多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英语之教材教法必备考点相关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招考答疑领资料请加群 。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最新教师招考信息及公考资讯请关注山东教师招聘微信公众号(sdjszkw), 招考答疑请点击加入 教师备考交流群:797457446。
2018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英语之教材教法必备考点
新课标的内容是每年考试的考点,考查形式与其他地方不同是,以主观题为主——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而随着教师招聘考试制度不断完善,新课标的考察内容不见少,反增加,难度也是越来越大,考题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因此,对于这一块内容,很多考生都反映不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将就新课标一一为大家解读一下英语2011年义务新课程标准,大致解读一下2017版高中英语新课标,再整理分析一下考试的出题点。关于2017年高中新课标将在下次的解读中为大家作进一步详细的呈现!
首先,我们考生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在备战安徽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以2011实验版为标准。相比2001版,2011版新课标明显更全面,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其次,我们再来解读一下新课标当中具体的内容:
一、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标
(一) 课程性质
我们一定要把握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工具性指的是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再详细说,也就是包括掌握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形成交流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而人文性指的是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就包括开阔视野,丰富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和爱国主义,发展创新能力。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告诉我们的是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那就是学习外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2011版新课标相比2001版本更加清楚准确地提出6条基本理念,更加具有英语学科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造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分目标则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规定。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其他三个都是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总目标,也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性质。而对于这五方面内容的详细规定中,新课标对于语言技能的五级中的每一级都做出了详细阐述,而其他四个方面都只对其二级和五级目标进行了规定,由此可见英语课程对于语言技能的重视程度。
(四)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每个建议下面都分大点及相对应的具体内容阐述。其中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体现多元性、多样化,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体现灵活性和发展性。尤其注意安徽在案例分析部分常考点多数位于此处,需要大家好好消化一下关于活动设计、教材处理、师生角色、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将一一为大家作简单的呈现,大家一定要在考前好好地消化这部分在理论上的论述,结合理论支撑和案例本身的呈现才能够在教学案例分析与其他考生拉开分差。
1.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培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4.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6.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7.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8.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标准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9.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10.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13.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1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外语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
15. 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际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16. 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科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际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17. 活动设计:
(1)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
(2)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3)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4)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发展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级、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18. 跨文化交际:
(1)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19. 教材处理:
(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但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仅仅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出取舍。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还可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增加属于相同主题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或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讨论活动,或增加词汇学习活动或写作活动等,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比如,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一重要事件,该事件与教材中某个单元的话题相关但进度不同步,在不影响教材的延续性和渐进性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使学习内容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同步。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做其他方面的调整。比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出适当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
20. 多媒体运用:
(1)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2)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师资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英语教学。
(3)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21. 课外活动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英语演讲会、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以及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2)英语课外活动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设计适合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获得成功。在活动中要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参与方式.并注意因势利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外活动具有新鲜感和活力。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尤其要突出等级。
(3)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策划和选择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辅导,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活动的顾问和服务工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学校要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避免使英语课外活动变成课外补习活动。
22. 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23. 评价的意义: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
24. 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5.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曲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以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笔试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
26.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个人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教师还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27. 终结性评价应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部分。
28. 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中、低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主要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29. 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要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并有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30.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低龄阶段或初级阶段的教材要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级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材应根据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
31. 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32.教师只有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视听室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4. 师生角色:
在新教材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二、2017年高中教育阶段英语新课标
1. 普通高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P1)
2. 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P2)
3. ……,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P2)
4. 普通高中硬硬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P3)
5. 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P3)
6. ……,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P3)
7.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P3)
8. ……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P3)
9. 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的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P4)
10.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P4)
11.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P5)
12. 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P5)
1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5)
14. 语言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实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P5)
15. 文化意识目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一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P6)
16. 思维品质目标: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价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P6)
17. 学习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实践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P6)
18. ……,遵循高中课程应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建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满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P7)
19. ……,力求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分层分类、动态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P8)
20. 具体而言,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P8)
21.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P12)
22.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P13)
23. 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P16)
24. 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P16)
25. 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应注意长短适中,由易到难,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此外,还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在确保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P18)
26. 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侧重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语感,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建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P20)
27. 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P23)
28.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P27)
29.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言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P28)
30. 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并非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增加一个语篇层次的教学,而是应该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P29)
31. ……。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P34)
32. 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本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中增加了“看”的技能。(P35)
33.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P44)
34.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既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中,水平一用于检测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是高中生在英语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是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二主要用于检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P51)
针对新课标中的每一部分内容,我们考试的出题点在哪呢?首先,课程性质重在理解,特别注意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含义,因为在考试中可能会单独把某一个性质拿出来考其对应的含义。其次,课程基本理念的六条大点一定要记住,这是后面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基础。至于课程目标,分目标中的五个方面的内容考试必不可少。考生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义务新课标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实这也是和英语试卷中的教学设计目标一一对应的。因此在准备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除了内容要细化外,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也要搞清楚弄明白。最后实施建议的部分,那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案例分析,包括安徽历年真题中一些常考的案例分析角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记忆新课标的具体描述,还要结合教学案例进行适当正确的评述。比如在教学案例分析中它可能会问你:请结合教师角色、阅读教学策略、多媒体运用、教材处理、活动设计、任务设计等角度分析该案例。那么其实这道题目的答案就在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内容中。因此,为了应对我们考试中一系列与新课标相关的主观题,我们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如果只记好每个大点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实施建议当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来说,每个大点对应下面的细点也是必须要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出来的,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中的高频考点,当然这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拉分神器。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