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商行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19农商行考试每日一练(3.3), 更多银行招考信息及公考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sdhuatu), 招考答疑请点击加入 2023农商行考试QQ群:681576256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2019农商行考试每日一练(3.3)
1.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答案】C。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面说德性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接着用转折关联词“事实上”引出重点话题,“本性”和“慈善”之间的关系,再用“这”引出主题句:“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尾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强调行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而非社会精英的特权。第二步,文段结构为“分-总-分”,重点句是“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主要讲的是“行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本性和权利”。第三步,对比选项,C项“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符合重点句的意思。答案为C。A项对应原文第一句,非重点。B项中“行善的愉悦”是用来论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行善的本性”,非重点。D项是后面解释部分内容,非重点。因此,选择C选项。
2.木版年画曾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年画几乎已无迹可寻。这些改变,不仅使年节少了许多味道,也使木版年画的手工技艺面临生存的危机。如果其不能应世而变,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木版年画又不应在商业化过程中肆意改变,那么与社会适应又不失人文内涵就成了新的课题。
这段文字想要传递的信息是( )。
A. 年画的传统功能减弱但文化价值依然存在
B. 传统技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其生命力
C. 木版年画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D. 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木版年画正逐渐衰退
【答案】C。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话提出问题“木版年画面临生存危机”,第三句话以反面论证的形式提出对策“要应世而变”,最后一句话用转折词“但”引出文段中心意思,即“既要应世而变,又不能失去人文内涵”。第二步,文段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作者的意图是希望木版年画能够适应商业化社会,但前提是不能失去文化内涵。第三步,比较选项,C项中“保留传统”和“创新”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A项中“年画”与B项中“传统技艺”与文段核心话题“木版年画”不一致。D项阐述木版年画目前面临的问题,而作者的意图是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故本题应选C。
3.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大致意思是要求学者能较好地掌握研读经典和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语言文字。这一点具有普适性,而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学者来说尤其重要。没有扎实的古文字功底,不熟练掌握英语、梵文等外语,仅从白话本、汉译本这些第二手资料入手来做学问,固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大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掌握古文字和外语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前提
B. 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
C. 正确解读语言文字是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 语言文字功底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水平
【答案】D。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介绍“语言文字功底的内容”,第二句话用“尤为重要”强调“语言文字功底很重要”,第三句话以反面论证的形式进一步论证语言文字功底的重要性。第二步,文段是“分-总-分”结构,重点强调“语言文字功底的重要性”。第三步,比较选项,只有D项“语言文字功底”与文段话题一致,符合作者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A项“古文字和外语”属于反面论证里的内容,非重点。B项“占有第一手资料”并非原文中心意思。C项“解读语言文字”与原文话题不相符。故本题应选D。
4.在以前的对外传播和交往中,我们的外交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国人在中国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文化历史面前望而却步,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精要地描述这一深刻变动的古老文明。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战略框架和口号,更多地着眼于国外的战略决策者,而不是针对那些普普通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国外民众。用现代形象管理学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广告词”和“象征符号”还不太贴近群众,在视觉触摸感和情感想象力上,还总让人感到有些缺憾。
这段文字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外交官在对外交往中遭遇的困境
B.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难关
C.我国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误区
D.中西不同文化间客观上存在的隔膜
【答案】C。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外交官在对外传播和交往中遇到的情况,即“无法精要地描绘我们古老的文明”。之后具体举战略框架和口号的例子说明我们并没有针对外国普通民众,接着用专业术语指出我们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文段结构为“总-分”,总论是重点,讲的是我国在对外交往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主体词为“我国外交”。第三步,对比选项,C项与文段重点意思相符。因此,选择C选项。A项“外交官”主体概念缩小,文段主体为“我国外交”。B项和D项内容文段均未涉及。故本题应选C。
5.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答案】A。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到“媒体监督不应成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之后通过“因为”分析原因。接着两句通过“依靠一种监督力量的局限性”和“媒体监督的特点”进一步进行论证。最后通过“因此”得出结论,“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第二步,文段结构为“总-分-总”,总论为重点。强调“媒体监督不应成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据此可得出文段针对的主要问题是目前人们太过重视媒体监督。因此,选择A选项。B项“社会监督”非文段重点,文段围绕“媒体监督”展开论述。C项“媒体监督效果”文段没有论述。D项“强制性监督”亦非文段重点。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山东华图教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