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模拟题(3月17日)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模拟题(3月17日)

2020-03-17 10:44:23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国考交流群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模拟题(3月17日)

  1.全所职工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出一头牛。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鼓动

  B.鼓励

  C.激励

  D.激发

  2.下列语句使用了类比表达方法是( )。

  A.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B.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的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C.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钱来买

  D.在宇宙的秩序中,人类有独特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也有独特的地位

  3.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2011中国达人秀,有太多光芒四射的草根明星。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现实与梦想中以绝伦的才艺和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们惊叹与折服

  B.在这次全国性京剧大赛中,有不少青年演员已开始(崭露头角),我们欣喜地发现京剧表演艺术之美必然会代代相传

  C.许多应试者都有一种考场经验和体会,那就是在临考前必须保持平和而放松的状态,那种连续开夜车疲劳驾驶的迎考方法常常会(事倍功半)

  D.十年的辛酸竟是为了赔一串假项链——《项链》出人意料的结尾,让读者不禁扼腕叹服大师的(独具匠心)

  4.①风格的形成也意味着艺术的成熟,风格越强烈,给人的印象越深刻

  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能刻意设计而行

  ③颜柳欧赵、苏黄米蔡,风格鲜明,流传千古

  ④它是个人漫长的艺术探索历程,有时甚至要付出一生的精力

  ⑤书法有个性,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几乎是每一位书法家的追求

  ⑥古人云:“>学书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⑤④②①⑥

  B.⑤③①②④⑥

  C.⑥⑤④③①②

  D.⑥③⑤①④②

  5.叔本华一生为噪音所苦,并举歌德、康德、李克登堡等人的传记为例,指出几伟大的作家莫不饱受噪音折磨。其实不独作家如此,一切需要思索,甚至仅仅需要休息或放松的人,皆应享有宁静的权利。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认为好静乃是听觉上的“优洁癖”,知识分子和有闲阶级的“富贵病”。在这种谬见的笼罩之下,噪音的受害者如果向“音源”抗议,或者向第三者,例如警察吧,去申冤投诉,一定无人理会。“人家听得,你听不得?你的耳朵特别名贵?”是习见的反应。所以制造噪音乃是社会之常态,而干涉噪音却是个人之变态,反而破坏了邻里的和谐,将不见容于街坊。诗人库伯说得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聒噪的人总是颠倒黑白

  B.吵闹的人总是理直气壮

  C.人啊,保护好你的耳朵

  D.爱好清静,是你的罪证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替换的能力。

  题干中,“鼓舞”是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A项“鼓动”是指用言语、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有唆使的意味。原句中鼓舞的主体是航天精神,因此用“鼓动”不妥,故排除A选项。B项“鼓励”指激发,勉励,主体多为人,因此用在此处不恰当,予以排除。C项“激励”指激发鼓励,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用在该句中最恰当。D项“激发”指刺激使奋发,一般与“积极性”、“潜力”等搭配,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辨析的能力。

  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D项中以“在宇宙的秩序中”与“>在人生的秩序中”构成类比,并得出相似的结论无论是人类还是童年都“有独特的地位”,D项正确。

  A项将“我们”比作“远视镜”,为比喻修辞;B项无修辞;C项着重表现对比,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成语使用对错的能力。

  A项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多指青少年;“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相反,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却很小;“独具匠心”形容巧妙而独特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与众不同的构思。B、C、D三项成语使用无误,符合语意。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B

  解析:

  观察选项,①句和②句在A、B、C三项中紧密相连,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两句中都有“风格的形成”,话题递推,二者相连,排除D项;②句中有一个“但”,②句对①句形成了转折,所以②在①后,排除A项;④句中的代词“它”指代②句中的“风格的形成”,所以④在②后。所以①②④相连。只有B项是①②④相连。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答案:B

  解析:

  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主旨,前两句话是立论,第二句话是中心观点;后面几句话列举了反面观点,倒数第二句话运用归谬法,让我们看到制造噪音反倒有理了,B项最能承接、总结这层意思。A项与前文意思不太衔接得上,前文说的“常态”“变态”颠倒不是制造噪音的人造成的,而是社会默认的;C项与前文脱节;D项表达不出作者的反对态度。所以本题选B。

图书

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4国考公告专题 | 职位检索 | 历年进面分数线

  备考资料——刷题资料 | 网络课程 | 备考图书

  笔试课程——2024国考笔试课程 | 国考交流群 | 在线咨询

(编辑:华图小土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2024公务员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