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高中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高中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2021-10-21 11:07:50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微信交流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高中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更多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高中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相关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招考答疑领资料请加群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群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山东各地市企业微信


  2021教师招聘面试之高中语文《望洞庭》教学设计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华图教师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诗歌主要意象。

  2.通过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3.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五张图片,为学生介绍中国五大淡水湖,重点介绍洞庭湖,进而引入文本。(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课前预习,介绍作者刘禹锡。

  明确: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2.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播放音频。

  3.学生自读课文,提问:通过题目中的“望”字,寻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身处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见了远处的君山、看见了波平如镜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板书:潭面、君山)

  (三)深入研读

  1.仔细阅读第一句,思考那个字用得好?

  明确:诗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将月光与湖面紧密的结合起来,即皎洁的月光与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2.小组讨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诗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将潭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君山比作一颗小小的青螺,将湖面比作是一个大大的银盘,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板书:青螺、银盘、比喻)

  3.朗读诗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4.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情感?

  明确:整首诗歌借描写秋月下的洞庭湖,细致地刻画了洞庭湖的山、水、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四)拓展延伸

  运用多媒体呈现其他山水诗,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首诗歌借描写秋月下的洞庭湖,细致地刻画洞庭湖的山、水、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作业:以“我心中的洞庭湖”为题准备演讲稿,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0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山水诗,阅读时朗朗上口,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本堂课的教学,抓住山水诗文的特点,从意象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中,深切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教师招聘招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