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生产力和生产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22-01-26 17:35:43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考点。

  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一类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教育。其中实体性要素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表示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

  1. (单选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答案】D【解析】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在其中运动的社会形式,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便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选择D选项。

  2. (单选题)“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答案】B【解析】“手推磨”“蒸汽磨”是指当时的生产工具,比喻生产力;“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比喻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选择B选项。

  3. (单选题)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原因中阐释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技术能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科学技术能引发劳动对象的变革

  C.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科学技术是决定社会文明的上层建筑

  【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农业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时代则主要是能源、矿产和资本。在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科学技术将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新的文化。数以亿计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效的成果转移与价值实现体系将支撑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因此,选择D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中的哲理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说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考试中经常会引用“习语”进行出题。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都蕴含着哪些哲学道理。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解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思是,一枝单独开放的花朵不能代表春天的到来,只有百花竞艳才是人间春色。这句民谚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饱含哲理:第一,阐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一花”是部分,“百花”是整体,部分的功能是较小的,要以整体发展带动部分发展;第二,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一花”和“百花”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第三,说明了事物是客观的和发展变化的,“百花齐放”是必然的,因此要顺应历史潮流。

  二、“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

  解读: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今,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舆论众声喧哗,这是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基本面。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则无法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

  三、“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解读: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联系到今天改革发展的形势,尤其发人深思。习近平同志借用这句充满辩证色彩的诗句,就是强调越是形势向好,越应保持“兢慎”的态度,这样才能不让纤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确保“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解读: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改革发展的形势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应跟着变,否则就会出现能力不足、思路不对、方法不当等问题。

  五、“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解读:“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居安思危,引导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

  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解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身处和平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成长同样要注重实践磨炼,知民情、接地气。只有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来,经过一番实干、苦干,才可能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得出去。

  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解读: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反复性的特点。面对浩瀚的知识,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读书不仅是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八、“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读:意识对人的生理有调节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例题】

  1. (单选题)“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蕴含的哲理是(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事物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解析】《淮南子·原道训》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意思为:擅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擅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这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和祸相互转化。因此,选择D选项。

  2. (多选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的有( )

  A.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衰,有与必有取

  B.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C.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D.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答案】ABCD【解析】A项:“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衰,有与必有取”出自《老子》,意思是在事物发展中,张开是闭合的一种征兆,强盛之后也会有衰弱,强调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和转换的可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A项当选。B项:“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出自唐朝杜荀鹤的《泾溪》,意思是人来到泾溪,看到这里水急溪险,使人望而却步,但因为水路难行,人们都百倍警惕,故而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那“平流无石处”,却因为人们麻痹大意,常常出现“倾覆”的事故。这首诗说明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B项当选。C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意思是有些人话多,常让自己走到穷途末路。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安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警惕不必要的转化。C项当选。D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自《孙子·虚实篇》,意思是古代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指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的变化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墨守某种作战方法。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D项当选。因此,选择ABCD选项。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