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22:课程概述

202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22:课程概述

2023-02-02 11:55:54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微信交流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2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22:课程概述, 更多202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22:课程概述相关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招考答疑领资料请加群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备考群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山东各地市企业微信


  2023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22: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由来

  唐朝孔颖达: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朝朱熹:现代意义的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1918年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

  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二)课程的不同认识

  1.课程即科目或学科:主张知识中心、学科中心,认为教师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执行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2.课程即目标或计划:认为课程应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代表人物:泰勒和博比特。

  3.课程即经验:工作重点由“教”转向了“学”,视学生为中心,但是却降低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4.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5.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日积月累·单选】“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答案】D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教师招聘招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