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安招警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公安招警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之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之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2023-03-03 14:55:34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基础知识之秦灭六国,统一全中国

  一、挥师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二、破赵逼燕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三、攻破燕国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四、占领魏地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五、大举伐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六、吞灭齐国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王政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例题】

  1. (单选题)秦灭六国,按被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韩赵魏楚燕齐

  韩楚齐燕赵魏

  C. 韩魏楚燕赵齐

  D. 韩赵燕魏齐楚

  【答案】A【解析】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灭韩国是在公元前230年;灭赵国是在公元前229--公元前228年;灭魏国是在公元前225年;灭楚国是在公元前226--公元前223年;灭燕国是在公元前226--前222年;灭齐国是在公元前221年。故六国被灭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判断题)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鲁国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

  正确

  错误

  【答案】B【解析】秦灭六国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灭韩的时间是前230年,赵是前228年,魏是前225年,楚是前223年,燕是222年,齐是221年,因此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是齐国。鲁国灭亡是在前249年,被楚国灭亡。故本题判断错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北宋的建立与灭亡

  自古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样的混乱局面,总会有个人站出来,为一个安定的环境、社会而努力的,与旧社会旧秩序做斗争。那么本文给大家讲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一、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国号为“宋”,都城开封(汴梁、汴京、东京)。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当大军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今河北封丘陈桥镇)时,军队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天子,赵假意不允,“有以黄衣加太祖(赵匡胤)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所以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实际上是由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及赵普等人策划的一个夺权计谋。赵匡胤率兵返回开封,逼使恭帝柴宗训禅位,正式当了皇帝,他当初任归德节度使的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遂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北宋王朝。

  二、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石守信等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乾德初年,太祖趁晚朝的时候与石守信等一起饮酒。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太祖开口说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整夜地不曾落枕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磕头说:“现在天命已定,哪个还敢存有二心?不知陛下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来?”太祖说:“哪个人不图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那时即使你不想做天子,又怎么可能脱身呢?”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都想不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吧!”太祖说:“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细缝一般快得很啊!不如多多积聚些金银,购置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女,来度过一生。这样一来,君臣之间就不会有什么猜疑了,这不是也很好吗?”石守信感激地说道:“陛下替我们想到了这一点,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次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太祖给予准允,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三、澶渊之盟

  订立澶渊之盟的导火索从公元1004年,辽国南下入侵北宋开始说起。当时辽国不断骚扰北宋边境,当北宋由积极攻击转变为被动抵御时,辽圣宗亲自率兵攻入北宋境内。辽军势如破竹,并俘虏了北宋朝廷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宋真宗得知战事后,想要南下逃亡,当朝宰相寇准得知后,劝告宋真宗北上鼓舞士气。这时寇准想让杨嗣和杨业的儿子杨延昭等人率兵抗战,但是宋真宗没有采取杨延昭攻敌的建议。宋军在宋真宗鼓舞下,在澶州射杀了辽军首领萧挞凛,大大挫灭了辽军的士气。此时,辽军陷入两难境地,虽然他们这次行军非常顺利,但是战线拉的太长,以致于粮食供给不足。再加上辽军深入北宋境地,万一败给了宋军,那么辽军的损失不可估量。

  在辽圣宗和萧太后的考虑下,他们想和宋军议和,恰好宋真宗也有议和之心,辽圣宗便让降将王继忠前往澶州表明辽国议和的决心。接来下,宋真宗便派遣朝廷官员曹利用前往辽国进行谈判。因为双方都有和解之心,于是澶渊之盟过程只持续了不到半年时间,便签订成功。

  宋真宗贪图安定,为了和辽国议和不惜花费重金,在曹利用的谈判之下,公元1005年1月份,宋辽两国正式签订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共有四条。在澶渊之盟的约束下,宋辽两国和平相处百余年。

  四、靖康之变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 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例题】

  1. (单选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皇帝是( )

  A. 刘邦

  B. 刘秀

  赵匡胤

  赵匡义

  【答案】C【解析】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在宋朝时期,发生了:

  ①靖康之乱

  ②杯酒释兵权

  ③金灭辽

  ④王安石变法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C【解析】①项: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②项:杯酒释兵权(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1年)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③项:联金灭辽又称海上之盟,是宋徽宗年间的北宋国策。北宋朝廷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于1125年俘辽天祚帝,成功消灭辽国。④项: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按时间顺序排序为:②④③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侵吞国土、残害国人,造就了我国最屈辱的时代,这也是无数中华儿女用血和泪拼成的时代。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无数惨绝人寰的血案,与此同时每一次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本文主要介绍近代我国所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

  一、《南京条约》

  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人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二、《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被迫派遣李鸿章、李经方等人前往日本,与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辛丑条约》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开展,致使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决定组织联军再次侵入中国,当年8月,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以及一班亲信大臣逃亡西安,后来我们又把这一年称作“庚子国难”。奕劻、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再次与外国列强进行了谈判,结果就是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等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6)惩办“首祸诸臣”;(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清政府所签订的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均表明国家强盛的标志不仅在于经济,更重要的是军事力量,只有有了一支坚不可摧,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军队才能保证我们不再走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路。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