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安招警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公安招警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科技知识之哈雷彗星

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科技知识之哈雷彗星

2023-03-07 15:05:13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科技知识之哈雷彗星

  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其中,哈雷彗星是人类第一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它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的,并且成功预言到它再度出现的时间,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

  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左传》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即指哈雷彗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韦加号探测器。这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中年的马克吐温曾说过,我出生的时候是哈雷彗星到访地球的时候,是它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我的生命也将由它带走。果不其然,马克吐温的预言成真,在哈雷彗星再次来到地球的时候,马克吐温逝世了,享年76岁。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哈雷彗星新一轮的回归吧。

  【例题】

  1. (单选题)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 )一书中。

  A. 《春秋》

  B. 《墨经》

  C. 《诗经》

  D. 《尚书》

  【答案】A【解析】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左传》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即指哈雷彗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哈雷彗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最早是英国人爱德蒙·哈雷测量出来的

  B. 公元前613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确切记录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C.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100年

  D.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答案】C【解析】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物理学之父——牛顿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在1688年发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相关因素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3.注意

  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F合=ma。(F是合外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3.注意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3)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

  (4)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和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微观原子。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公式:

  F=-F'(F表示作用力,F'表示反作用力,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3.注意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3)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四、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3.意义

  (1)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天体运动规律,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

  (3)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牛顿的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其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很大

  【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合/m,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速度不一定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 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C. 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答案】D【解析】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不能相互平衡,也不能相互抵消。二者是同种性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无处不在的氧气

  说到氧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富度最高的元素。同时,氧气是大气组成的一部分,约占空气的21%,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那么,关于氧气,事业单位考试中又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

  一、氧气的产生

  1.光合作用

  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

  2.实验室制氧法

  (1)氯酸钾制取氧气(利用率高)。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方法,不需要加热,环保节能)。

  3.工业制法

  电解制氧法: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二、名称由来

  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

  三、物理性质

  1.分子结构为O₂。

  2.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3.氧气最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是臭氧(O₃)。

  四、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1.与金属的反应

  (1)与钾的反应,钾的表面变暗。

  (2)与钠的反应,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淡黄色粉末。

  (3)与镁的反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4)与铁的反应,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氢气的反应,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2)与碳的反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与硫的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转化为臭氧的反应,臭氧电解成为氧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五、获取用途

  1.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

  2.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3.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4.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5.其它方面: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六、氧气与人体

  1.缺氧

  缺氧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2.过度吸氧

  纯氧环境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纯氧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解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白磷

  D. 硫粉

  【答案】A【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安全用电小常识

  电能是一种方便的能源,它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人类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用电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安全用电知识

  1.学会看安全标志。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信息,遇到红色标志注意不要触摸;黄色,表示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等;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

  2.金属制品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水也是导电的,电器用品要注意不要站上水,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要用湿布擦电器。

  3.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用电要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不私拉乱接用电设备,用电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4.不能使用挂钩线、破股线、地爬线和绝缘不合格的导线接电。

  5.不能在电力线下盖房子、打机井、堆放柴草、栽种树木。

  6.晒衣服的铁丝要远离电线,更不能在电线上挂、晒衣物。所种藤蔓植物不能缠绕电线。不在电线下放风筝。

  7.不要在灯泡开关、闸刀盒附近放置易燃物品。若发现异味时,应立即拉开家用闸刀,查清原因。火灾时,应立即断电,失火来不及断开电源的,不要泼水救火,要用盖土、盖沙的办法救火。

  8.更换灯泡,要站在干燥木凳等绝缘物上,擦拭试灯泡或其它。

  9.任何情况下严禁区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保险丝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匹配。更换保险丝时要拔下瓷盒盖更换,不得直接在瓷盒内搭接保险丝,不得在带电情况下(未拉开刀闸)更换保险丝。

  10.当家用配电设备不能满足家用电器容量要求时,应予更换改造,严禁凑合使用。否则超负荷运行会损坏电气设备,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

  11.凡要求有保护接地或保安接零的家用电器,都应采用三脚插头和三眼插座,不得用双脚插头和双眼插座代用,造成接地(或接零)线空档。

  12.家庭配线中间最好没有接头。必须有接头时应接触牢固并用绝缘胶布缠绕,或者用瓷接线盒。禁止用医用胶布代替电工胶布包扎接头。

  13.紧急情况需要切断电源导线时,必须用绝缘电工钳或带绝缘手柄的刀具。

  14.抢救触电人员时,首先要断开电源或用木板、绝缘杆挑开电源线,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拖拉触电人员,以免连环触电。

  15.家用电器烧焦、冒烟、着火,必须立即断开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浇喷。

  二、触电急救知识

  1.触电的现场抢救,应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如果触电现场远离开关或不具备关断电源的条件,救护者可站在干燥木板上,用一只手抓住衣服将其拉离电源。也可用干燥木棒、竹竿等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

  2.如触电发生在火线与大地间,可用干燥绳索将触电者身体拉离地面,或用干燥木板将人体与地面隔开,再设法关断电源,

  3.如手边有绝缘导线,可先将一端良好接地,另一端与触电者所接触的带电体相接,将该相电源对地短路。

  4.也可用手头的刀、斧、锄等带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砍断或撬图断。

  5.电气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不能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如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灭火。

  三、常用电气灭火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

种类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1211”灭火器
规格 2kg、2~3kg、5~7kg 8kg、50kg 1kg、2kg、3kg
药剂 瓶内装有液态二氧化碳。 筒内装有钾或钠盐干粉,并备有盛装压缩空气的小钢瓶。 筒内装有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并充填压缩氮。
用途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酸类火灾。不能用于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等火灾。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油类、化工化纤原料等初起火灾。
功效 接近着火地点,保护3m距离 8kg喷射时间14~18s,射程4~5m;50kg喷射时间14~18s,射程6~8m。 喷射时间6~8s,射程2~3m。
使用方法 一手拿喇叭筒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 提起圈环,干粉即可喷出。 拔下铅封或横锁,用力压下压把。

  四、触电后救治

  1.触电者神智尚清醒,但感觉头晕、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等,应让其静卧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触电者神智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应静卧休息,并请医生救治。

  3.触电者无知觉,有呼吸、心跳。在请医生的同时,应施行人工呼吸。

  4.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应施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法;如呼吸、心跳均停止,则须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

  【例题】

  1. (单选题)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哪种( )

  A. 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B. 用沙土灭火

  C. 用水灭火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C【解析】当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器是带电的,而泼上去的水是能导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而且还达不到救火的目的,损失会更加惨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A. 站在铁板上操作

  B. 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 穿防静电鞋操作

  D. 不需要任何防护

  【答案】B【解析】用来加强基本安全用具的可靠性和防止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危险的工具,称为辅助安全用具。辅助安全用具有:绝缘鞋、绝缘垫、绝缘站台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编辑:华图媛媛)

上一篇: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之毛泽东思想概述

下一篇:没有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