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14:40:27 文章来源:未知
基础知识之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一、城濮之战
1.时期:春秋时期
2.参战方:晋国、楚国
3.典故:退避三舍(晋文公)
4.战争经过:早年晋文公重耳曾流亡楚国,受到过楚王的盛情款待,楚王问他:将来你要是当上了晋国国君之后会怎么回报我?晋文公回答:如果将来哪天我们两国的军队要是相遇,定当退避三舍。(古时一舍等于30里,三舍就是90里。)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继承王位。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与楚国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爆发了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时晋文公遵守了当年对楚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主动后退90里。其实晋军的“退避三舍”,真正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在政治上它取得了“君退臣犯,曲在彼矣”的主动,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它避开了楚军锋芒,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先占据了地利,以逸待劳,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的大好时机,挥兵追至城濮与晋军决战,终至遭到惨败。
二、桂陵之战
1.时期:战国时期
2.参战方:齐、魏
3.典故:围魏救赵(孙膑)
4.经过: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俚变法,魏国率先在诸侯国中强盛起来,并积极向外扩张,对齐国所属的东部构成严重的威胁。而赵国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与齐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大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早有图霸之意,遂趁势出兵,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田忌企图率军赴赵进攻魏军主力以解赵围,但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赵,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齐军应乘魏国内防务空虚,直趋大梁,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于归途截击它,以达到既援救赵又打击魏的目的。田忌采纳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以一部兵力南下,围攻位于大梁东南的魏邑襄菱,显示齐军已攻魏救赵,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主力则进至大梁东面的军事重镇平陵附近。由于平陵本不易攻取,且齐军有粮道被断绝的危险,魏军因此产生齐军指挥无能的错觉,齐军由此成功的把魏军继续拖在了赵国。等到邯郸城破,魏军急需休整的时候,田忌、孙膑就派轻车锐卒直扑大梁城郊,迫使庞涓回师救援,而齐军主力则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伏,重创魏军。
三、长平之战
1.时期:战国后期
2.参战方:秦、赵
3.典故:纸上谈兵(赵括)
4.经过:公元前264年,秦国大举攻韩,韩王异常恐惧,愿割献上党郡以求和。但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他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以促成韩、赵两国联合抗秦。赵王目光短浅,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贪利受地,将上党并入自己的版图。赵国这一举动,无异从秦国口中夺食,秦王大怒,于公元前261年命左庶长王乾率军攻打上党,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赵王闻秦军东进,派老将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阻挡秦军。一代良将廉颇在经过几次交战皆负之后,知道秦军势大,无法速胜,遂及时改变策略,采取坚壁不出的战术,与秦军打持久战,以图拖垮秦军。为了打破这个不利的僵局,秦国采用离间手段,用千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四处散布流言,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遂以赵括代廉颇,赵括改变了廉颇的防御战略,草率率军出击,被秦军包围,46天不得出,最后赵军投降,45万人被杀。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3公安招警基础知识之解读《民法典》中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