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选遴选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公选遴选考试 > 试题资料 > 【2023山东公选遴选考试】每日一练(2023.6.25)

【2023山东公选遴选考试】每日一练(2023.6.25)

2023-06-25 15:19:10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3山东公选遴选考试】每日一练(2023.6.25)

  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突破——拓展人类反贫困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新思路。

  人类在长期反贫困斗争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有人认为,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即使没有社会政策干预,贫困问题也会自然得到解决。但现实中,一些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却越拉越大。这表明,单纯增加物质财富而没有科学有效的反贫困举措,是不可能消除贫困的。还有人认为,依靠福利救助就能消除贫困。但实践中,过分依赖福利救助反而会导致经济效率下降、减贫内生动力减弱等问题,并不利于减贫脱贫。人类要摆脱贫困,亟须以新的理论开拓新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中国脱贫攻坚既强调党的领导,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既做好顶层设计,又注重及时总结基层经验;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注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既加大投入进行“输血”,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进行“造血”;既加快经济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中国脱贫攻坚的非凡智慧、高超方略,极大丰富了人类减贫理论,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贫困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致贫原因也呈现差异性和多元性,单一减贫举措在应对复杂贫困问题时往往难以奏效。2012年,中国贫困发生率为10.2%。不同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因素和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各不相同。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运用多种支持手段,使目标更明确、管理更精细、措施更具体、效果更显著。这启示人们,要摆脱贫困,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减贫形势的特点,科学研判制约减贫和发展的瓶颈因素,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释放减贫动力的突破口,不断完善贫困治理的政策工具、策略思路。

  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统筹等各个方面,既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将相关各方纳入减贫事业总体布局;也需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聚集资源要素,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同时统筹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推进减贫事业。这启示人们,要摆脱贫困,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也不能片面地将希望放在政府福利救济上,只有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减贫合力,方能提升减贫实效。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一些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二是一些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一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精神脱贫、教育脱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与信心。例如,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启示人们,要摆脱贫困,必须不断增强和激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