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 14:37:00 文章来源:未知
行测每日一练【2023.7.15】
1.(单选题)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大脑会在“登记处”搜索,当发现匹配的模板,大脑便不再费心纠结于眼前这个事物的细节,而是直接向下级知觉系统通报“这个是人脸,下一题”,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便不得不仔细加工眼前的事物,再将细节组合,从而构成对新事物的知觉。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更加费时费力。最后,大脑会将新事物存储到“登记处”,以便下次可以进行省时省力的“自上而下”加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大脑根据既有模板来分析新事物
B.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C.大脑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加工信息
D.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介绍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会选择“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后半部分介绍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时,我们大脑会选择“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文段为并列结构,整体介绍大脑的两种信息加工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和D项:均未提及“大脑的信息加工方式”,和文段话题不一致。C项:仅提及“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片面。
2.(单选题)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了沉积物基准的概念,并指出它对评价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湖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三句对沉积物基准做进一步的说明,国外的研究情况是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体系,国内的情况是研究比较零散,国家主管部门没有颁布规范,即关于沉积物标准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综上,文段强调“沉积物基准很重要但是目前研究未形成体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亟需”表述错误,文段没有体现出时间的紧迫性,且现在的问题是研究未成体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是有了体系之后的对策,表述不当。C项:只是文段列举沉积物基准作用中的一个,不能概括文段内容。D项:“较多进展”不是文段重点表述内容。
3.(单选题)飞船和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总是要进入“黑障”,这时机身与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通讯信号中断,航天员生理感觉痛苦,因而成为太空任务中最危险的关口。飞船的速度非常快,是第一宇宙速度,这样才能让它在轨道上运行。它的速度一旦降低,就会下落,如果速度在进入大气层前降到很低,它就会直线往下掉,这样克服地球引力一直落到可以开伞的高度,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因此,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
层时,不能减缓速度。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速度不能减缓
B.飞船速度降低,航天员痛苦感觉增强
C.飞船速度加快有利于飞行安全
D.飞船和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进入“黑障”是必经之路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论述飞船和航天飞机进入“黑障”是最危险的关口。为了让飞船能在轨道运行,所以速度很快。另外飞船如果速度在进入大气时降速会消耗大量能量。最后提出结论,飞船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不能降速。文段是“分—总”结构,前后为因果关系,尾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飞船速度降低,航天员痛苦感增强”文中并没有论述二者之间关系,无中生有。C项和D项:是围绕原因的表述。
4.(单选题)当群体成员凝聚力很高时,群体成员倾向于让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保持一致,而其他有争议、有创意甚至更客观合理的观点则会遭到忽视或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群体作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策。类似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人们更可能被吸引到自身意见一致的论坛中,并在其中不断加深自己原有的观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群体迷思,形成不正确的却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占优势的意见,出现不同意见者“被代表”和把持言论的情况。
这段文字给政府管理的启示是:
A.网络舆论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政府征求民意时应对此有所甄别
B.网络民意表达存在虚假性,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
C.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网络民意容易被操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控
D.政府在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时,应当少说多听,允许不同意见乃至质疑的声音存在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用两句话铺垫,讲述了群体成员凝聚力高的隐患,接着把话题转到了“网络民意表达”上,接着讲述了网络民意常见表现,最后“这样就”作总结,论述了网络民意表达“可能产生群体迷思……”。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总结句是文段的主旨句,重点讲述了网络民意表达的弊端。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未必能够代表网民的真实想法”“应对此有所甄别”是针对文段重点(网络民意表达)“可能产生群体迷思”提出的对策,符合原文给政府管理的启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不适合作为政府征求民意的渠道”,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用了“有可能”讲弊端,说明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直接将其否定。C项:“网络空间匿名性造成……”无中生有。D项:其表述并没有将文段重点中网络民意的不足考虑在内,不符合文段意图。
5.(单选题)近年来,关于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对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科学家认为,这些对应强烈表明,存在一种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但是它们也暗示,也许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相反,在不同的情形下,必须使用基本理论的不同影像。这与用地图描绘地球表面很相似,人们不能只用一张单独的地图,在不同的区域必须用不同的地图。这就变革了科学定律的统一观,但是它并没有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一组人们能够发现并理解的合理的定律制约着宇宙。
这段文字画线部分中的“它”指的是:
A.完备的统一物理理论是存在的
B.不同物理理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C.在不同的区域必须使用不同的地图
D.统一物理理论需要用不同方式来表述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分析上下文语境。“它”和前文的“这”属于同源指代即指代同一个对象,其指代的对象应该在前文,排除掉举例证明的句子“这和用地图描绘……”可知,“它”指代的对象就是“不可能用一个单独表述来表达这个理论”。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与“它”指代的内容相符。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对应文段转折前的内容,并非“它”所指代的内容。C项:对应举例论证的部分,并非“它”所指代的内容。
6.(单选题)推动戴口罩“入法”需防范执行难的问题。倘若戴口罩仅属于文明倡导,是否执行全凭自觉,就会显得刚性不足;倘若戴口罩“入法”的处罚过于严厉,又容易导致过犹不及。若能引导在先、首违免罚、罚则较轻、屡违重罚,刚性的法规就具备了更强的柔性约束力,从而做到刚柔并济。
关于戴口罩“入法”,作者的态度是:
A.无条件地支持
B.有条件地支持
C.未置可否
D.坚决反对
解析
第一步,阅读文段,寻找作者态度。文段首先提出,推动戴口罩入法,执行起来很难,如果文明倡导就会刚性不足;如果入法处罚又会过于严厉。最后提出作者观点,就需要在刚性的法规里加入柔性的约束力,做到刚柔并济。所以作者支持戴口罩“入法”,但是需要柔性约束力,因而是有条件支持。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的话题与文段话题一致。答案为B。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D项均不符合作者态度;C项“未置可否”意思是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是没有态度,但文段作者最后一句进行了表态,排除。
文段出处:红网《“无痕露营”当成出游标配》
7.(单选题)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它在选址布局、人居理念、耕读文化、宗族承嗣、儒商精神等方面都发展到了较高的形态,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亲历徽州的古村落,就像穿越了久远的时空,不仅感受到似水墨淡彩的自然风光,还能从乡村历史文化中领略到古人的生存智慧。
根据文意,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乡村主要在于它的:
A.建筑美学
B.历史积淀
C.文化形态
D.生存智慧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徽州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出现在第一句。根据“它在选址布局、人居理念、耕读文化、宗族承嗣、儒商精神等方面都发展到了较高的形态,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可知,徽州古村落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方面发展到了较高的形态。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文中并未提及“审美”,无中生有。B项:“历史”侧重于过去发生的事实,或来历,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D项:“生存智慧”无中生有。
8.(单选题)小时候,在湘江边放牛,常常看到蓝天白云之间,一行行大雁从头顶上匆匆飞过。有人告诉我,相传,大雁飞到衡阳,便不再南飞,“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后来,我渐渐知道,优越的地理位置、湿润的气候,衡阳吸引大雁“歇翅停回”的天然优势。因此,衡阳又雅称“雁城”。
这段文字描写的“主角”是:
A.作者
B.大雁
C.衡阳
D.湘江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讲述了衡阳吸引大雁的天然优势。最后一句话,“因此”表总结,引出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即为文段主旨句论述的主体。
因此,选择C选项。
9.(单选题)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视为一条某一天开始流淌、某一天必须消失的河流,对于作家、诗人、画家等而言,从这条河流会派生出另外的一条河流来,那就是你活着时创作的作品的生命时间。曹雪芹活了大约40几岁,而《红楼梦》写就约250年,似乎今天才进入生命盛期。没有人能让曹雪芹重新活过来,也没有人有能力让《红楼梦》悄然死去。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
B.人生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C.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D.创作对于作家等群体而言可以增加自然生命存在的意义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表述对作家、诗人等群体而言,其创作的作品生命会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然后用曹雪芹与《红楼梦》为例进行论证,即曹雪芹虽然逝去,但其创作的《红楼梦》让其永远活在读者心中。文段行文为“总—分”结构,主旨句是第一句,主要讲述创作的作品能够让创作者的“生命”延续,文段的核心话题为“创作者”“生命”。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均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创作者”。C项:“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在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
10.(单选题)我国家庭的小型化特点造成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所以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为养老提供支持。为此,政府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应积极推进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这段文字中“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指的是:
A.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系统
B.政府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养老系统
C.个人自办的居家养老场所
D.基于网络的开放性资源共享的养老院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出现在文段末尾。分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上文语境。文段先讲我国家庭养老功能不足,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为养老提供支持,接着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政府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同时也应积极推进利用网络资源……”,最后以“也就是说”对前文进行总结,即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因此,“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指的就是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网络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建立的居家养老系统。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C项:“公益性养老系统”“个人自办”无中生有。D项:仅概括到“同时”之后的内容,不全面。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4山东省选调生考试:2023年7月18日时政新闻考点【时事政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