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 14:38:22 文章来源:未知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观沧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感情。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联想等方法,感悟诗歌韵味。
3.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宏大的政治抱负,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播放《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电视剧片段。同学们,三国演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你对曹操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举手自由回答)很多同学都认为,曹操是一个“枭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曹操的诗歌,看看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吧。请同学们打开诗歌,大声朗读。(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解,理清诗歌内容,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临”是到达,登上;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星汉:星河。
2.PPT出示这首乐府诗的资料: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后来打败了乌桓和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诗歌的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播放朗读音频,学生闭眼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注意诗歌中的停顿,边听边思考:诗歌中有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诗歌中出现了碣石、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日月、星河。这些景物具有壮阔和肃穆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
1.小组组内相互朗读,并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
明确: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全班齐读前两句,并举手回答,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前两句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观览这壮观的大海!这是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奠定了全文壮阔浩瀚的基调。
3.学生举手朗读“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并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这几句诗的内容?这几句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海面是如此得浩大壮阔呀,波涛汹涌澎湃着,山岛耸立在那里,山岛上树木生长得十分繁荣茂盛,百草丰润美丽。在那萧瑟的微凉秋风中,大海起伏着它那仿佛没有边界的巨澜波涛呀!
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波涛汹涌澎湃,描写了大海的动态景象;远处山岛耸立,岛上树木和百草茂盛丰润,是静态地描写大海周围的景象,动态和静态的景象相互映衬,表现出大海的壮阔威势;从草木又写到“洪波”,作者的描写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板书:动静结合】
4.最后的几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大海怎样的特点?
明确: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与前面写景的诗句形成了虚实结合。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板书:虚实结合】
5.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明确:在这首诗中,诗人前一部分写大海及周围的所见,视野十分广阔,所写所见都是实景,能够体现出诗人内心中的博大胸怀;同时在诗歌的后面,用“日月之行”四句来写大海,全运用的是虚写的手法,在前面的实写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气概,更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四)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此诗写作背景,谈谈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对于北方群雄,他已经尽数将其打败,现在乌桓以及袁绍的残部,也被他击溃,可以说是消除了北方统一的后患;如果此时,趁盛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曹操是一个有着宏伟抱负和宽阔胸襟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板书:博大胸襟,宏大抱负】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文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
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绘的内容及作者可能抒发的感慨和心中的想法,不少于300字。
五、板书设计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