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10:52:34 文章来源:未知
哪些部门招聘国家公务员_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在哪
根据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相关信息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预计2023年10月前后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页面上公布。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是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通俗地说,国考主要是为国家部、委、署、总局等机关招录工作人员,是我国选拔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效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务员考试在制度设计上能够充分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在内容安排上也以综合素质为首要选拔条件,要求考生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择优录取。
考试内容分笔试与面试两部分,只有通过笔试且满足招录的基本最低要求者才能进入面试,其间结合岗位特性还会对考生各项背景条件(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家庭关系、身体素质等)加以全面的考察了解,以辅助全面判断是否为岗位的合适人选,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每位考生的考试权利和公平的上岸几率。
国考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次,招考范围广,且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选拔,深受广大考生的青睐,报考人数逐年上涨。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机关
招录机关,即考生通过考试后最终被录用的单位。国考招录机关,分为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四个系统。
其中,中央党群机关,是党和国家最高级别、最核心层次的领导机关,“党群”是指执政党(中共中央各工作部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部门)、参政机关(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部门)、司法机关(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通称“两高”)。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指政府系统具有行政职能的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即国务院内设机构(如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组成部门(如外交部、发改委)、直属机构(如海关总署、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国土资源部管理的国家海洋局、人社部管理的国家公务员局)等。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主要指国务院系统各部门直属或派出的工作机构,如审计署派驻各地的审计特派员办事处、工信部各省通信管理局、民航各区域管理局、各地区海关。
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系统部委管理、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公务员编制,如统计局各地调查队、各地气象局、地震局、海监总(支)队。同以上三类机构相比,此类单位仅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界定以示区别,其地位、职权和人员待遇并无不同,且机构性质与工作人员身份可能随形势变化、机构改革而转换。
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表: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相对稳定,公告预计2023年10月中旬前后发布,发布公告两天左右开始报名,笔试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
年份/公告 | 公告发布时间 | 报名时间 | 打印准考证 | 笔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2023 | 2022.10.24 | 10.25-11.3 | 12.19-21 | 1.8 | 2023.3.14 |
2022 | 2021.10.14 | 10.15-24 | 11.22-28 | 11.28 | 2022.1.9 |
2021 | 2020.10.14 | 10.15-24 | 11.23-29 | 11.29 | 2021.1.10 |
2020 | 2019.10.14 | 10.15-24 | 11.18-24 | 11.24 | 2020.1.7 |
2019 | 2018.10.21 | 10.22-31 | 11.26-12.2 | 12.2 | 2019.1.17 |
2018 | 2017.10.28 | 10.30-11.8 | 12.4-10 | 12.10 | 2018.1.24 |
2017 | 2016.10.13 | 10.15-24 | 11.21-27 | 11.27 | 2017.1.9 |
2016 | 2015.10.13 | 10.15-24 | 11.23-29 | 11.29 | 2016.1.29 |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参考2023年国考公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考报名条件等信息如下: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疑解惑
1.什么人不能报考公务员?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人员有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以及其他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考职位。
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在录用过程中,发现报考人员存在上述不得报考情形的,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2,行政执法类考卷和以往的市地级考卷比副省级简单吗?分数要求低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难易程度相差并不大,毕竟其公共科目的测查的基础能力和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且大部分题目都是重合的,只是行测试卷副省级比市地级(行政执法类)多了5道数量关系,整体难度高低可想而知。另外,申论的三套题在题量上基本都是相同的,都是5道题,副省级相比较市地级和行政执法类而言,考查的方向不同,难度系数稍大一些。
2019-2023年国考笔试划定合格分数线(总分/行测分数)
级别及年份 | 2023年 | 2022年 | 2021 | 2020 | 2019 |
副省级职位分数线 | 105分/60分 | 105分/60分 | 105分/60分 | 110分/60分 | 105分/60分 |
市地级职位分数线 | 95分/50分 | 95分/50分 | 95分/50分 | 100分/55分 | 90分/50分 |
行政执法 | 95分/50分 | 95分/50分 | - | - | - |
副省级的合格分数线通常会比市地级(行政执法类)高出10-20分,但是否能进入面试还是要看进入面试的最低分数,市地级不一定比副省级职位入面分数线低,由各岗位考试情况而定。
3.什么是参公单位?是不是没有公务员好?
参公管理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工勤除外)与公务员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单位内的人员享受的待遇和升迁与公务员完全一致,对于个人而言是没有区别的。
值得一提的是,像统计局的调查总队(全国最大的参公管理单位)、证监会、银监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都属于参公管理的单位,但都很不错。再比如党群机关中的妇联、文联、科联、台联、残联等都是参公管理的人民群体,都是工作少、经费多的好职位。
不过,如果在报考单位中既能报参公职位,也能报行政机关职位,请选择行政机关职位。因为在偶尔特殊情况下,参公和行政机关可能会有区别,不同单位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房源紧张的情况下,参公的人员分房排名会靠后,或行政机关的人员升迁快一些,参公人员升迁慢一些,所以如果两者都可以报名,建议选择行政机关。
国家公务员考试练习模拟
(单选题)“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
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A.诞生背景
B.具体所指
C.传播过程
D.概念来源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诞生背景”对应文段第三句“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C项“传播过程”对应文段第二句“19世纪末……并将其引入中国”。D项“概念来源”对应文段首句“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B项“具体所指”对应文段尾句“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可知“国学具体所指”是不能确定的。
因此,选择B选项。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5国考公告预约 | 职位检索 | 历年进面分数线
辅导课程——2025国考系列课程 | 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