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5:06:30 文章来源:未知
2024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基础知识考点:政治哲学多选题
1. 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句话表达了旧唯物主义哲学()
A. 其认识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B. 不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其认识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D. 不理解认识的实践基础
2. 恩格斯认为,个人活动往往产生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的力量,融合为一个总平均数、总的合力,产生一个特定的历史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说明()
A. 历史是偶然的进程,并无规律可言
B. 个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无关
C. 社会有客观的发展规律
D.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
3. 下列关于质变与量变及其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
B. 质变是渐进的,量变是显著的
C.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结果
D. 量变的结果是破坏平衡,质变的结果是维持稳定
4.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下列诗句体现此哲理的有()
A.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B.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C.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D.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对我国的反腐工作成绩做出了肯定,他强调“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下列与其相关的哲学观点有()
A. 认识是在曲折中进行的
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 实践是在系统中展开的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 BC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A项,唯心主义的认识方法是主观主义的,而旧唯物主义也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其认识方法不是主观主义的,故说法错误。
B项,题干中强调旧唯物主义哲学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因此不了解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故说法正确。
C项,“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说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解方式僵化、孤立、片面,体现了形而上学的特点,故说法正确。
D项,题干中强调了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实践去理解,因此旧唯物主义哲学不理解认识的实践基础,故说法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项。
2. C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A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偶然论”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说法错误;
B项,个人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历史规律的影响,故“个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无关”说法错误;
C项,历史是有客观规律的,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塑造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该项说法正确;
D项,在客观历史进行中,历史环境造就个人,人又创造了历史,因此可以理解为人既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该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项。
3. ABCD【解析】本题考查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人们日常看到的统一、相等、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和面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质变的结果是破坏掉了原来的平衡,产生了新的质。因此,ABD项错误,当选。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项错误,当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4. A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思为: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山川不会对国家兴亡产生什么影响,人才是国家兴亡的关键,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故A项当选。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大意为: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说明事物具备了变化的内在根据,但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新雷”,这种变化也不可能实现,体现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故B项当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大意为:拉弓当拉弓中的强弓,用箭当用箭中的长箭。说明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故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大意为:蜜蜂在各种花儿上采花粉酿成蜂蜜,不知道它们这样辛苦忙碌地酿造蜂蜜到底是为了谁,通常用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项。
5. BD【解析】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对我国的反腐工作成绩做出了肯定,强调“不敢腐的目标”、“不能腐的笼子”,指的是相应的制度体系,即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必要要求,故B项当选;“不想腐”即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故D项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项。
企业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2024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基础知识政治考点:政治哲学多选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