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安招警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 > 公安招警考试 > 试题资料 > 2024年公安招警每日一练(2024.10.19)

2024年公安招警每日一练(2024.10.19)

2024-10-24 14:44:31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24年公安招警每日一练(2024.10.19)

  每日一练(2024.10.19)

  1.下列句子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表示,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运动与静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题干意思是每年的花都是相似的,但是赏花的人却每年各不相同,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题干典故出自《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风吹幡在动,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而惠能则说是心(即精神)在动。这一典故生动的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的“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B项错误。

  C项: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观点。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两者绝对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项错误。

  D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意思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比喻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形成对不同的人的不同认识,通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这些认识将不同的人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则可以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发展。D项错误。

  2.孔子曾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管子学派也提出了“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这体现了古人对贫富差距的担忧。下列能够反映上述担忧的指标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能够反映上述担忧。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A项错误。

  C项: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C项错误。

  D项:消费者价格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D项错误。

  3.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哥达批判纲领》

  D.《国家与革命》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

  第二步,《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题干描述不符。A项排除。

  C项:《哥达批判纲领》是马克思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纲领的批判。与题干描述不符。C项排除。

  D项:《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和革命问题的重要著作。与题干描述不符。D项排除。

  4.钟某、赵某二人密谋杀害钱某。某日,二人趁其不备,共同向其开枪,钟某击中钱某致钱某死亡,赵某未击中钱某。赵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本题中,钟某和赵某共同密谋杀害钱某,并且实施了开枪的行为,钟某的行为导致了钱某的死亡。赵某虽然未击中钱某,但他参与了密谋和实施过程,且与钟某共同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只要共同犯罪人中一人的行为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全体共同犯罪人都要承担既遂的责任。即使赵某的射击没有直接导致钱某的死亡,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不成立犯罪中止。A项排除。

  C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赵某已经实施了开枪行为,不成立犯罪预备。C项排除。

  D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题中犯罪已经得逞,不是未遂。D项排除。

  5.从历史传承看,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与“( )”的治国理念相契合。因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以和为贵,息讼止讼

  B.未雨绸缪,预防在前

  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

  D.重义轻利,义在利前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第二步,“枫桥经验”,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从历史传承看,新时代“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与“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治国理念、“未雨绸缪、预防在前”的治理理念、“以和为贵、息诉止讼”的司法理念、“重义轻利、义在利前”的文化基因等相契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编辑:华图媛媛)

上一篇:2024年公安招警每日一练(2024.10.18)

下一篇:没有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