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3)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3)

2014-04-15 14:17:19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联系与系统:系统的含义: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基本的特征或本质属性是整体性。整体由部分构成,但又不同于部分。整体性观点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在总览全局的前提下,认识和处理好局部性的问题,以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

  【真题精选】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蕴含的哲理是( B)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B、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C、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世界的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运动

  1、含义: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载体;

  (3)二者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3、物质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B、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3)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5、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

  (2)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

  (3)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真题精选】相对静止是指( AD)。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一般状态

  C.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

  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真题精选】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BCD)。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二)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与规则、法律有联系又有区别

  3、规律的性质

  可知性:人类可以认识规律。

  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不能消灭、创造,违背它,会受到它的惩罚。

  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可利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

  4、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

  (1)首先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

  (2)在运动中把握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发展

  1、发展的含义

  (1)含义: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

  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

  运动。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学习)

  (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要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即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

  (四)时间和空间

  1含义:任何物质运动都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特性是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性是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离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无限性与有限性。

  【真题精选】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AC )。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真题精选】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表明( AB)。

  A.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统一性

  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C.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D.时间、空间是感觉系列整理了的体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质、量和度:质是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练习】质与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真题精选】“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B)。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4)事物变化的状态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a坚持适度原则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

  b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量变)和阶段性(质变)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

  【真题精选】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A)。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肯定。马克思指出:“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一切、全盘抛弃,是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

  (3)否定之否定

  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进程。这个进程,经过两次否定和三个阶段,是一个周期性的进程。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进程,是一个“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第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和第一个阶段的“肯定”有着现象上的相似。但是,这个相似,并不是第一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形态。这个新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道路。

  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C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前进性的曲折性的统一。

  D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

  (5)事物发展趋势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的问题。

  b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a对立(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b统一(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②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以矛盾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使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使对立面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又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可以相互转化。

  【真题精选】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C)。

  A.意识决定物质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练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包含的哲理是(D )。

  A.矛盾的斗争性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新事物一定要代替旧事物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B、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A.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B.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包含着普遍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要正确认识事物,深化认识,必须经过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多次反复。

  B、这一原理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哲学理论依据。

  (3)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在主要矛盾或者次要矛盾中,其对立的双方中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关系: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会互相转化。

  c矛盾力量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反对均衡论和两点论。

  【练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 )。

  A.事物是矛盾普遍联系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d.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必然和偶然:

  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1)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是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偶然性产生于事物次要的和外部的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使发展的趋势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2)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1)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3)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a.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

  b.重视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观点。

  c.坚持辩证决定论,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
 

  四、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主要分歧是: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

  【练习一】

  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成都,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租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D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2.关注民生、重视民主、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

  A.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 民主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 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 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C)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4.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每一矛盾都有它特定的性质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习二】

  1.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

  A.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5.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6.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指出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

  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7.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哲学依据是

  ① 正确分析和解决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② 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着重地解决次要矛盾

  ③ 正确地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④ 强调解决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命题属于辩证法的有: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生,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B. 万物莫不有对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 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

图书

更多>
(编辑:山东网络编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