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山东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 202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每日一练【

202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每日一练【2020.03.23】

2020-03-23 14:05:07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省考交流群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每日一练【2020.03.23】

  1、(单选题) 工作倦怠:指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的现象。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不属于教师工作倦怠的是:

  A.小王老师感到难以完成学校下达的额外教学任务

  B.现在很多学生非常调皮,一些年轻的老师疲于应付

  C.因为最近经常加班,小李老师这几天上课总提不起精神

  D.小张老师因为和丈夫关系紧张,最近上班总是愁眉苦脸的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工作本身对个人能力、精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②情绪枯竭、精疲力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教师难以完成额外任务,都属于教师工作本身对教师的过度要求而使得教师感到筋疲力尽,符合定义;

  B项:老师疲于应付调皮学生,都属于教师工作本身对教师的过度要求而使得教师感到筋疲力尽,符合定义;

  C项:老师因加班导致提不起精神,属于教师工作本身对教师的过度要求而使得教师感到筋疲力尽,符合定义;

  D项:小张老师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关系,而是自身家庭关系而导致上班愁眉苦脸,不符合“工作本身对个人能力、精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单选题) 间接正犯:指利用他人作为工具来作案,其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中,甲某只负责望风,没有实施具体的盗窃

  B.甲某预谋毒杀一个病人,想方设法将毒药交与不知情的护士

  C.甲某将抢劫得到的珠宝卖给了不知情的收购商

  D.甲某将非法获得的照片免费发送给网友传阅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利用他人作为工具来作案;

  ②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某负责望风,就是参与到具体作案过程中,和其他人共同犯罪,不符合定义;

  B项:甲某利用不知情的护士作为工具来作案,体现了“利用他人作为工具来作案”,护士不存在共同犯罪,符合定义;

  C项:甲某是销赃行为,不符合“利用他人来作案”,不符合定义;

  D项:甲某个人发送非法获得的照片,不符合“利用他人来作案”,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3、(单选题) 缺锌∶生长迟缓

  A.迁徙∶季节变化

  B.加热∶温度升高

  C.成年∶参加选举

  D.吃药∶感冒痊愈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季节变化”会导致动物“迁徙”,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加热”会导致“温度升高”,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只有“成年”才可以“参加选举”,“成年”是“参加选举”的必要条件,二者属于条件关系,排除;

  D项:“吃药”不一定会导致“感冒痊愈”,有可能吃的不是感冒药或者该药对感冒不起作用,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4、(单选题) 广东人大首次________用立法手段对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监督,有望从源头上________地方政府增加行政审批的冲动,避免落入行政审批“越减越多”的怪圈。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尝试 遏止

  B.尝试 遏制

  C.试图 遏止

  D.试图 遏制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首次”可知,广东人大正在做管理监督这件事,时态上体现的是正在进行。A项和B项“尝试”是指试行,体现的是现在进行时态,符合文意。C项和D项“试图”指打算,体现将来时态,时态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冲动”。A项“遏止”侧重停止、阻止,不能与“冲动”搭配,且“人的冲动”是不能被阻止的只能“控制”,排除A项。B项“遏制”侧重控制,能够与“冲动”搭配。

  因此,选择B选项。

  5、(单选题) 对于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浮沉。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B.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C.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著作更真实

  D.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寻找主旨句。文段首先说真正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然后详细描述了鲁迅小说中的辛亥革命给我的印象。最后又提到历史写作中的重大事件是高高架起的。文段属于“分—总”结构,意在通过对比鲁迅小说和历史著作对辛亥革命的描写,说明历史写作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不鲜活的。

  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4山东省考招录专题|职位检索|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刷题资料 | 网络课程 | 备考图书

辅导课程——2024山东公务员笔试课程 | 省考交流群 | 在线咨询

图书

更多>
(编辑:小编图图)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 2024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