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8 15:19:00 文章来源:未知
202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每日一练【2020.04.18】
2020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每日一练【2020.04.18】
1、 (单选题) 消防战士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________希望,用生命________生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 换回
B.带来 挽救
C.扩展 激活
D.连接 拯救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他用希望________希望”可知,文中已经存在希望。A项“点燃”和B项“带来”侧重从无到有,与文中已存在的希望矛盾,排除A项和B项。C项“扩展”侧重放大和向外延伸,填入横线处指原本就有希望,消防战士增加了希望,符合语境。D项“连接”侧重起到中介媒介作用,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激活”指刺激某事物,使活跃起来。“生命激活生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消防战士用生命挽救生命的壮举,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有的是按国家标准生产,尚未与国际标准________,与国际同类相关产品技术不________,导致这些产品只能销往国内市场。
A.对接 兼容
B.接轨 兼容
C.接轨 融合
D.对接 融合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有的是按国家标准生产”可知,第一空强调生产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A项和D项的“对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靠拢后接合成为一体,或泛指互相接触、沟通,不能搭配“产品”与“国际标准”,故排除A项和D项。B项和C项的“接轨”指把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连接起来,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的意思,第二个空强调广州产品不能与国际相关产品技术相匹配。B项的“兼容”指同时容纳几个方面,符合文意。C项的“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原文强调“相匹配”而不是合为一体,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3、(单选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人类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等,其实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至22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
B.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途径
C.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D.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话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接着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而后通过“但”提出问题,即“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利用率低。最后一句提出对策——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很重要。文段是“分—总”结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强调“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很重要”。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人如何解决调和阴阳历差异问题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问题中国阴历年比阳历年少11天多,然后指出解决对策,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最后指出这一对策巧妙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主要讲中国古人如何解决阴阳历调和的难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5、(单选题) 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___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________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________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脱 承受 抑制
B.推脱 承载 制约
C.推托 承受 抑制
D.推托 承载 制约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可知,文段中环境保护是人类的责任。A项和B项“推脱”指推卸、推辞,常搭配“责任、问题、事情”等。C项和D项“推托”指借故拒绝,一般针对别人的请求。此处用“推脱”更合适,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项“承载”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侧重载重、支撑,文段强调的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且“环境承载能力”是固定搭配,符合文意。A项“承受”侧重接受,禁受,如承受考验,不如“承载”符合文意,排除A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5山东省考招录专题|
职位检索|
历年分数线
辅导课程——2025山东公务员笔试课程 |
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