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

2014-04-15 16:29:46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 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坚持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扭住一个中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施三大战略: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三个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牢记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握一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贯彻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做到三好三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四一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

  【练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是( )。

  A.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C.以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振兴中华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怎样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练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 )。

  A.以计划生育为中心 B.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C.以环境建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发展”

  关键: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

  统筹兼顾:

  旧“五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②统筹区域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

  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发水平。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新“三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总体要求: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练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生命线、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坚持一个中心是兴国之要、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通过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

  社会和谐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

  【真题精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BCD)。

  A.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B.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实现和维护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真题精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 AB)。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 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真题精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社会和谐 B.经济发展

  C.国力增强 D.国家统一

  (3)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一个结合点: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4)要求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1.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2.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的核心指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即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人民币,到2020年要达到35万亿人民币。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人民各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使人民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居乐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肓。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综观全局,21 世纪头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 2010 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一是这一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富强是首要目标,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现代化的标志,我国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

  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

  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

  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达到小康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问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真题精选】中央提出的“三农”里最重要的是?

  A农村问题 B农业问题

  C农民问题 D社会问题

  【真题精选】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的根本出路是(D)。

  A.农业内部消化

  B.区域间大规模转移

  C.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

  D.非农业,即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

  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1)经济增长:主要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为衡量尺度。

  经济发展: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强调的主要是高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强调“质”的提高。

  (2)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持续的经济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质量是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效益。

  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提出:科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决定于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为本。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要充分认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题精选】( A )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A.加快教育发展 B.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第一,发展循环经济;第二,修复自然生态;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四,强化资源管理;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4、创新人才工作机构,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一,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二,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真题精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许多因素和条件,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D)。

  A.引进多少外资 B.农业状况

  C.能源和交通改善情况 D.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大批培养

  【练习一】

  1.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是(C)

  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B.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C.逐步扭转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D.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 2010年1月,中央颁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__,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对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A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B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收

  C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D 发展现代农业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本地承包关系,按照__原则,运行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民主集中 B民主协商

  C自愿有偿 D自由民主
 

  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相关链接:

  【持续更新】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汇总

  【历年真题】2008-2013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历年真题汇总

  【备考专题】2014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备考专题

  【报考交流】2014年山东省属事业单位交流群:114998201| 山东华图微博



图书

更多>
(编辑:山东网络编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