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11:35:42 文章来源:未知
202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练习:逻辑判断之逻辑语言法
202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练习:逻辑判断之逻辑语言法
逻辑判断中的演绎推理考查的是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中的题目一般都是用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表述的,很少用专业的逻辑语言,因此,运用演绎逻辑的知识来解答考试中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将题目中的自然语言准确地转化为逻辑语言,用专业的演绎逻辑 方法来解题。只要自然语言准确地转化为逻辑语言,那么就变成了纯 粹的逻辑推理,演绎推理的题目便像利用数学公式来解答数学题一样 变得有路可循。
六种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 | 能表示该逻辑关系的联结词 | 逻辑含义 |
①p且q | 但、且、和、同时 | 表示“p和q同时成立” |
②p或q | 或者…… 或者…… ;至少有一个 | 表示“p和q至少有一个成立” |
③- | 并非、不同意、命题为假 | 表示“否定” |
④p←q | 只有…… 才…… …… 才…… p是q的必要条件 | 表示“必要条件” |
⑤p→q | …… 必须…… …… 是…… 如果…… 那么…… 所有…… 都……只要…… 就…… 可体现因果关系句子(无联结词形式) | 表示“充分条件” |
⑥-p→q | 除非…… 否则…… q,除非p | 表示“如果在p不发生的情况下一定会得到q” |
三个推理规则
规则名称 | 规则内容 |
①逆否: | p→q=-q→-p |
②传递: | p→q,q→r可得:p→q→r |
③逆否传递: | p→q→r=-r→-q→-p |
关于国考你必须掌握的66个考点
复合命题的类型
类别 | 释义 | 表达式及符号表示 | 联结词 | 举例 | |
联言命题 | 陈述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也 叫合取命题 | “p并且q”;符号表示为:p∧ q(“∧”读做合 取;“p∧q”读做p合取q) | 通常用“并 且” 表示。此外,还有“虽然…… 但是”;“…… 而 且……”;“……而 …… ”; “既 …… 又……” | (1) 小 王既获得了冠军, 又拿了奖金。 (2) 今 晚江汉 地 区 将 有暴 雨 并 且 伴有短时的冰雹 | |
选言命题 | 相容选言命题 | 是陈述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复合命题 | “p或者q”;符号化为:p∨q (“∨”读做析 取;“p∨q”读做p析取q) | “或 者 …… 或者……” | 或 者 甲 做 了好事,或 者乙做了好事 |
不相容选言命题 | 断定选言支中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命题 | “要 么 p要 么 q”;符号化为:[p∧(-q)]∨ [(-p)∧q] (这 里 “∨ ”为不相容析取) | “要 么 …… 要么 …… ”;“或者 …… 或者…… 二者必居其 一 (二 者不可兼得)” | 要 么 你 击 败他,要 么他击败你,你 俩总得分个胜负 |
类别 | 释义 | 表达式及符号表示 | 联结词 | 举例 | |
假言命题 |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如 果 有 p,就必然有 q。 这样,p就是 q的 充 分条件 | “如果p,那么 q”;符号化为: p→q(“→”读做蕴涵;“p→ q”读做 p蕴涵 q) | “如 果 …… 那 么 ……”;“假如……就……”; “只 要 …… 就 ……”;“倘若……则……”; “ 一 …… 就 ……”等 | (1) 倘 若你再 沉 迷 于游戏,则 要挂科了。 (2) 石 子一掉进水里,就会溅起水花 |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如果没有 p,就必然没 有 q 。这样,p就是q的必要条件 | “只有p,才q”作 为 代 表 形式。 符 号 化为:p←q(“←”读 做 逆 蕴 涵; “p←q”读做p 逆蕴涵q) | “只有…… 才……”;“必须 …… 才能 …… ”; “…… 除 非 …… 才能”等 | (1) 除 非惩罚犯罪,否 则就 不 能 预防犯罪。 (2) 只 有 检讨,才 能发现不足 | |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如 果 有 p,就必然有q;而没有p,则必然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 必 要 条件 | 当且仅当p,则 q;符号化为:p↔q(“↔”读做等值;“p↔ q”读做 p等值于q) | “ 当 且仅当 …… 则 …… ”; “ 若 …… 则 …… ,且 若不 …… 则不……” | 当 且 仅 当 一个 三 角 形 等边,则它等角 | |
负命题 | 对某个命题的否定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 并非p;符号化为:―p | “并非” | 并 非 只 有 天才,才 能搞创造发明 |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 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个人都去了
解析:题干可翻译为:(1)乙→甲;(2)丙→-乙;(3)丙;(4)甲或乙→丁。由(3)可知,丙必然去,故B项错误。“丙去”是对(2)前件的肯定,肯前必肯后,因此乙不去。A、D两项错误。“乙不去”是对(1)前件的否定,否前不能推出确定性结论,故甲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若甲去,根据(4)可知,丁也会去,则甲、丙、丁三人同去。故C项可能是正确的。本题选 C。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5国考公告预约 | 职位检索 | 历年进面分数线
辅导课程——2025国考系列课程 | 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