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山东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笔试模拟题【2021.09.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笔试模拟题【2021.09.29】

2021-09-29 09:19:03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省考交流群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笔试模拟题【2021.09.29】

  接下来完成1--5题!

  1.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可是星云的体积十分庞大,常常方圆达几十光年。星云和恒星有着“血缘”关系,恒星抛出的气体将成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压缩成为恒星。在一定条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星云的质量和状态都非常稳定

  B.星云和恒星相距遥远

  C.星云与恒星均为气状物体

  D.星云与恒星的构成物质是相似的

  2.问题的价值在于去解决。发现问题是前提。问题贵在发现,也难在发现。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是关键。俗话说得好:“药对症一张方,不对症用车装。”研究问题必须“研”到点子上、“究”在关键处。解决问题是目标。能够发现问题是有水平,善于解决问题则是高水平。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既要找到“破”的角度,更要找到“立”的基点,“因风吹火,照纹劈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发现和研究问题不如解决问题重要

  B.解决问题是问题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C.解决问题是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归宿

  D.解决问题先要找到突破点和立论点

  3.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学生中,只有他听课时总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他没有问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怀疑和提问总是成功的秘诀

  B.好奇心是研究的内在动力

  C.得到赏识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D.发现问题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4.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样的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知”中的“知”是认知的意思

  B.文章主旨在于评论徐文长的“怪”

  C.在“他知”中,徐文长的字排第一

  D.“自知”与“他知”不同,并不奇怪

  5.无知与没有学问是两个概念,无知不等于没学问。北宋皇帝宋徽宗就很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也画得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他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结果民间怨声载道。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B.社会管理要有“制衡”机制

  C.任何领导的功过都具有不对称性

  D.领导者要适时地调整和改变策略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本题是细节理解题。A、B选项在原文中未提及,C项说是气状,原文是讲是雾状,所以排除。“在一定条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说明构成物质是相似的才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本题选D选项。

  2.B【解析】文段的结构是总分式,层次很清晰,第一句是总论点——“问题的价值在于去解决”;接着是三个分论点——“发现问题是前提”“研究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标”。A项是否定句式,这种句式一般不选作主旨句,因为不够直接,比较一下B项的正面肯定式表述,就很容易排除了;C项是最后一个分论点,D项是最后一个分论点的分论点,都不选。所以选B。

  3.D【解析】此题属于考查道理推断的隐含主旨题。

  文段主要是讲提问的重要性。发现问题是维特根斯坦进步的原因,罗素被超越是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讲的是发现问题与进步之间的关系,这与D项说法相符。A项中的“怀疑”在文段中没有依据;B项中的“好奇心”和“提问题”并不是同一概念;C项中的“得到赏识”在文中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D。

  4.D【解析】考查直接筛选类细节判断题。

  文中提到“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样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意在表明“自知”与“他知”自古就有不同,不足为奇,D项符合题意。

  B项理解片面,文段构成“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的总分结构。因此主旨句为文段第一句话,即“自知”与“他知”自古就有不同,不足为奇。徐长文的事例只是文段为了论证观点举的例子。C项理解错误,根据文中可知,在“他知”中,徐长文的画排第一,而徐长文自己却认为字排第一;A项对于“自知”中“知”的理解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D。

  5.A【解析】文段论述的是无知的后果,进而列举宋徽宗的例子来阐述有权力支撑的无知更加可怕,A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相关内容推荐:

信息汇总——2024山东省考招录专题|职位检索|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刷题资料 | 网络课程 | 备考图书

辅导课程——2024山东公务员笔试课程 | 省考交流群 | 在线咨询

图书

更多>
(编辑:小编图图)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 2024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