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军队文职考试 > 试题资料 > 2024年军队文职技能岗备考之理论知识演练模拟题

2024年军队文职技能岗备考之理论知识演练模拟题

2023-05-09 17:15:49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2024年军队文职技能岗备考之理论知识演练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的发表

  C.《共产主义原理》的发表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草案于1847年6月初在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并分送各区部和支部讨论。草案反映了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所进行的改组工作。1847年6月9日代表大会最后一次全会肯定了同盟章程草案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一纲领草案。B项错误。

  C项:《共产主义原理》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1914年第一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表。《原理》首先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接着阐明了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它与其他劳动者的区别、它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作用,指出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马克思后来科学表述为“劳动力”)才能维持生存的阶级,同时又是工业革命孕育着的进行社会革命的阶级。C项错误。

  D项: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成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D项错误。

  2.(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

  A.科学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发展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即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运动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A项正确,因此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现在它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改造世界为目的。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它把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不把任何现存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不对任何迷信和谬误让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要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革命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活力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继往开来的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3.现在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这种观点是( )的表现。

  A.客观唯心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理在事先”,把“理”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物质世界则是“理”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题目中说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机械唯物主义又称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产生的,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其缺陷在于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理在事先”不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项错误。

  C项: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历史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在事先”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错误。

  D项: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理在事先”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项错误。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的许多俗语与诗句富含深刻哲理,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达正确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B.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注重量的积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意思是忿怒如火,不阻止则会烧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挡则淹没一切。蕴含的哲学道理是要注重量的积累。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边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错误,排除。

  B项:“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蕴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B项错误,排除。

  C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蕴含的哲理是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项错误,排除。

  5.因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个难题。一位民间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

  A.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不是发展的环节

  C.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D.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才能够成为检验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A项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B项: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而辩证的否定又叫扬弃,既克服又保留。B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C项:观念创新影响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D项: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没有涉及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6.( )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八七会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编著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实践论》与《矛盾论》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章节。“两论”是时代的产物,是革命年代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不能不写的。”在当时,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在党内盛行,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令神圣化,教条主义思想已经使中国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古田会议是指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中的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第九次全军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到如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六届中央政治局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制定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动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C.《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具有重大意义,完成了两项议程: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约3.4万字,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确总结,科学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8.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成为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十年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下列不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的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横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四渡赤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并选错误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题干中“远征”就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长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二者对应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金沙江穿行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之间,属于长江上游,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6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横渡金沙江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B项正确。

  C项: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强渡大渡河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C项正确。

  D项: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四渡赤水是毛泽东诗中“远征”期间发生的事件。D项正确。

  10.“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适合用此诗做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指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强调的是困境与希望的转折关系。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困境之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正是题干中诗句的喻义所指。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和自身封建主义的束缚,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最终走向失败,与题干诗句内容并不符合。A项错误。

  C项: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源自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并非是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与题干诗句内容并不符合。C项错误。

  D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解放战争并非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的出路,与题干诗句内容并不符合。D项错误。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军队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