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4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之我国的教育目的

2024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之我国的教育目的

2024-05-07 15:02:12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24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之我国的教育目的

  2024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之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根据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做过多次不同的表述。

  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第八届*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文件中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或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上一篇:2024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之教育的目的

下一篇:没有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教师招聘招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