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疗卫生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医疗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一)

2018-10-11 19:19:43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1.寒凉性药物: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有伤阳助寒之弊。2.温热性药物: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有伤阴助火之害。 3.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多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4.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作用。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5.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邪未尽之证当慎用。6.苦:能泄(通泄、降泄、清泄);能燥(燥湿);能坚(坚阴、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7.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8.四川、重庆:川贝母、川芎、附子、黄连、川乌、黄柏、麦冬、天麻。9.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肉桂、巴戟天。
10.甘肃:当归。11.宁夏:枸杞。12.云南: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草果。13.贵州:天冬、天麻、黄精、五倍子、杜仲、吴茱萸。14.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14.苦参:双稠哌啶类(喹喏里西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消肿利尿、抗肿瘤。15.山豆根:喹喏里西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抗癌、抗溃疡 16.麻黄:有机胺类;麻黄碱、伪麻黄碱;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17.黄连:季铵型生物碱;盐酸小檗碱;抗菌、抗病毒。
18.延胡索:苄基异喹啉类;延胡索乙素;镇痛。
19. 防己:苄基异喹啉类;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20.川乌: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镇痛、消炎、麻醉、降压、对心脏产生刺激。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大,加热可以水解。 21.洋金花、天仙子:莨菪烷类生物碱:硫酸阿托品(外消旋体: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散瞳。22.雷公藤: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 23.马钱子: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士的宁、马钱子碱;镇痛。
24. 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阿多尼弗林碱;抗肿瘤、但有肝毒性、肾毒性、胚胎毒性。
 
25.氧苷(1)醇苷:红景天苷、毛茛苷。(2)酚苷:天麻苷、水杨苷。(3)氰苷:苦杏仁苷。(4)酯苷:山慈菇苷A。(5)吲哚苷:靛苷。25.硫苷:萝卜苷、芥子苷。
26.氮苷:腺苷、巴豆苷。
碳苷:芦荟苷、牡荆素
27.硫苷:萝卜苷、芥子苷。28.氮苷:腺苷、巴豆苷。29.碳苷:芦荟苷、牡荆素。30. 含氰苷中药:苦杏仁、桃仁、郁李仁。分别不得低于3.0%、2.0.%、2.0%。 31.醌类(1)苯醌;(2)萘醌:紫草素、异紫草素。(3)菲醌:丹参醌I、丹参醌IIA、丹参醌IIB、隐丹参醌。(4)蒽醌:①大黄素型:大黄酚; ②茜草素型:茜草素、羟基茜草素。 32.含醌类中药(1)紫草:萘醌类;(2)丹参:邻菲醌类及对菲醌类;丹参酮类、丹酚酸B。(3)大黄:蒽醌类及其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之和。(4)虎杖:蒽醌类;大黄素、虎杖苷。
 
(5)何首乌: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6)芦荟:羟基蒽醌类衍生物;芦荟苷。(7)决明子:蒽醌类;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33.含香豆素药材(1)秦皮: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秦皮甲素、秦皮乙素。(2)前胡:白花前胡甲、白花前胡乙素等; (3)肿节风:异秦皮啶;异秦皮啶、迷迭香酸。(4)补骨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34.含黄酮类药材:(1)黄芩:黄酮类;黄芩苷(水解、氧化)。(2)葛根:异黄酮类;葛根素。(3)银杏叶:黄酮、黄酮醇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等;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4)槐花;黄酮苷;总黄酮(以芦丁计)。(5)陈皮:二氢黄酮类;橙皮苷。(6)满山红:二氢黄酮类;杜鹃素。 35.单萜:(1)无环单萜:香叶醇(牻牛儿醇)。(2)单环单萜:薄荷醇。(3)双环单萜:龙脑。(4)三环单萜:少见。
36.倍半萜(1)链状倍半萜:金合欢醇。(2)单环倍半萜:青蒿素,抗恶性疟疾活性。(3)双环倍半萜:①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②薁类(4)三环倍半萜:环桉醇。 37.二萜(1)无环二萜:植物醇。
(2)单环二萜:维生素A(3)双环二萜: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4)三环二萜: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内酯及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5)四环二萜:甜菊苷。
38.环烯醚萜苷①C-4位有取代基:栀子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鸡屎藤苷。②4-去甲基:梓醇和梓苷。(2)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 39.萜类常用中药(1)穿心莲:二萜类;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抗炎。(2)青蒿:倍半萜;抗疟。(3)龙胆: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
40.含挥发油常用中药(1)薄荷:单萜类及衍生物等;挥发油。(2)莪术:倍半萜类化合物;吉马酮、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酮等。(3)艾叶:挥发油;桉油精(桉叶素)。(4)肉桂: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醛。
4.肉桂: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醛。
 
41.三萜皂苷(1)四环三萜类①羊毛甾烷型:猪苓酸A。②达玛烷型:20(S)-原人参二醇。(2)五环三萜类:①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②乌苏烷型:乌苏酸(熊果酸)。③羽扇豆烷型:羽扇豆醇、白桦醇、白桦酸。 42.甾体皂苷(1)螺旋甾烷醇类:菝葜皂苷元、剑麻皂苷元。
(2)异螺旋甾烷醇类:薯蓣皂苷元、沿阶草皂苷D苷元。
(3)呋甾烷醇类:原蜘蛛抱蛋皂苷。(4)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燕麦皂苷B。43. 皂苷性状(1)大多为无色或乳白色无定形粉末。
 
(2)多苦和辛辣味,对人体黏膜有刺激性。(3)皂苷多具有吸湿性。
(4)三萜皂苷多显酸性,甾体皂苷多显中性。
4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人参:四环三萜、五环三萜;人参皂苷Rb1、Rg1、Re。(2)三七:四环三萜(达玛烷型);人参皂苷Rb1、Rg1、三七皂苷R1。
3.甘草(2015/16):三萜皂苷;甘草酸。
(3)甘草:三萜皂苷;甘草酸。(4)黄芪:皂苷类、黄酮类等;黄芪甲苷。(5)商陆:三萜皂苷;商陆皂苷甲(商陆皂苷A)。(6)柴胡: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7)合欢皮: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4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麦冬:螺旋甾烷醇型;麦冬皂苷A、B、C、D等;鲁斯可皂苷元。2.知母:甾体皂苷、芒果苷等;知母皂苷I、知母皂苷BII、知母皂苷AIII等;知母皂苷BII、芒果苷。 44.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1)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称甲型强心苷元。(2)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称乙型强心苷元。
45.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香加皮:甲型强心苷;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心脏毒性为主。(2)罗布麻叶:甲型强心苷;加拿大麻苷等;大量会引起心脏毒性。 46.胆汁酸类(1)牛黄:8%胆汁酸(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胆酸和胆红素。(2)熊胆:牛磺熊去氧胆酸。47.含强心苷元--蟾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
 
47.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48.当归《中国药典》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48.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药物疗效(3)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49.液体辅料及其作用(1)酒(辛热):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③矫臭矫味。(2)醋(酸苦):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③矫臭矫味。 (3)盐(咸寒):①引药下行,增强疗效;②缓和药物辛燥之性;③增强滋阴降火作用。(4)姜汁(辛温):①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②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5)蜜(甘平):①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③缓和药性;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6)油:①增强疗效;②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50.固体辅料及作用(1)麦麸:①增强疗效;②缓和药性;③矫臭矫味。(2)河砂:①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②降低毒性;③便于去毛;④矫臭矫味。
(3)米:①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②降低药物的毒性③矫正不良气味。
(4)灶心土: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5)滑石粉:①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②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以利于用药安全和服用方便。(6)蛤粉:①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②降低药物的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③可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 51.清炒法(1)炒黄:增效减毒缓和药性  如:牛蒡子、芥子、莱菔子、苍耳子(中火)、王不留行(中火,爆花率80%)。(2)炒焦:增强药物消食健脾功效、减少药物刺激性  如:山楂、栀子。(3)炒炭: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如:大蓟、蒲黄、荆芥。 52.山楂功效(1)生山楂:活血化瘀。(2)炒山楂:酸味减弱,消食化积。(3)焦山楂:增加苦味,消食止泻。(4)山楂炭:性收涩,止血、止泻。山楂炭:性收涩,止血、止泻。
53.加辅料炒法(1)麸炒:①增强疗效;②缓和药性;③矫臭矫味。(2)米炒:①增强健脾止泻;②降低毒性;③矫正不良气味。代表药物:斑蝥。 (3)土炒:增强补脾止泻。代表药物:白术、山药。(4)砂炒:①增强疗效;②降低毒性;③便于去毛;④矫臭矫味。代表药物:马钱子、骨碎补、鸡内金、鳖甲。 (5)滑石粉炒:①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②降低毒性,矫臭矫味。代表药物:水蛭。(6)蛤粉炒:①质地酥脆,便于制剂调剂;②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代表药物:阿胶。 (7)白术功效:①生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②土炒白术:补脾止泻。③麸炒白术:健脾、消胀。
 
 
54.苍术功效(1)生苍术:温燥辛烈,燥湿祛风散寒。(2)麸炒苍术:辛燥之性缓和,增强健脾和胃作用。(3)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55.炙法(1)酒炙: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③矫臭去腥。代表药物:大黄、黄连、当归、蕲蛇、白芍、丹参、川芎(2)醋炙:①降低毒性②引药入肝(3)矫臭矫味(2016)。代表药物:延胡索(2017)、甘遂、乳香、香附、柴胡(2015) ③矫臭矫味。如:延胡索、甘遂、乳香、香附、柴胡。(3)盐炙:①引药下行,增强疗效;②缓和药物辛燥之性;③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4)姜炙:①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②缓和副作用。如:厚朴、竹茹。(5)蜜炙:①增强润肺止咳;②增强补脾益气;③缓和药性;④矫味、消除副作用。如:黄芪、甘草、麻黄、枇杷叶、马兜铃。
(6)油炙①增强疗效;②便于粉碎、制剂、服用。代表药物:淫羊藿(用羊脂油)、蛤蚧(麻油)、三七(油炸)。56.大黄功效:(1)生大黄:苦寒沉降,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2)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缓和,引药上行,清上焦血分热毒。(3)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瘀。(4)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凉血化瘀止血。 (5)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消积化瘀。(6)清宁片:缓泻不伤气,逐淤不败正,适合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57.黄连功效:(1)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酒炙黄连: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3)姜炙黄连:止呕作用增强。(4)吴茱萸制黄连:使其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58.当归功效:(1)生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2)酒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增强。(3)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作用,缓和油润而不滑肠。(4)当归炭:止血和血。59.白芍功效:(1)炒白芍:寒性缓和,养血和营、敛阴止汗。 (2)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3)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4)土炒白芍: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 60.香附功效:(1)生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2)醋香附:专入肝经,舒肝止痛增强,消积化滞。(3)四制香附(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行气解郁、调经散结。
 
(4)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5)香附炭:治妇女崩漏不止。61.柴胡功效:(1)生柴胡:升散作用强,解表退热。(2)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3)鳖血柴胡:填阴滋血,清肝退热。62.黄柏功效:
(1)黄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2)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滋肾阴、泄相火、退虚热。
(3)酒黄柏:降低苦寒之性,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4)黄柏炭:清湿热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63.厚朴功效:(1)生厚朴:对咽喉有刺激性,一般内服不生用。 (2)姜厚朴:消除咽喉刺激,增强宽中和胃。
64.麻黄功效:(1)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强。(2)蜜麻黄:温润,以宣肺平喘为主。
(3)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4)蜜麻黄绒: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65.煅法(1)明煅:①使药物质地酥脆;②除去结晶水;③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白矾、牡蛎、石决明、石膏。(2)煅淬: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 ②改变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③洁净药物。代表药物:赭石、自然铜。(3)扣锅煅:①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②降低毒性。代表药物:血余炭、干漆。 66.蒸、煮、?法:(1)蒸:①改变性能,扩大范围。②增强疗效。③缓和药性。④减少副作用。⑤保存药效,便于软化切制。代表药物: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脾、肺、肾)、人参、天麻。 (2)煮:①减毒②清洁药物。如:藤黄(豆腐、荷叶、山羊血)、川乌、附子、吴茱萸(3)?:①除去非药用部分;②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代表药物:苦杏仁、白扁豆。
67.何首乌(黑豆汁、非铁质容器、生泻熟补)功效:(1)生何首乌: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2)制何首乌: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68.黄芩(杀酶保苷,软化切片)功效:
(1)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2)酒黄芩:引药上行用于上焦肺热,肌表湿热。(3)黄芩炭:清热止血。
69.地黄(生泻熟补)功效:(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4.生地炭:凉血止血。5.熟地炭:补血止血。 70.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功效:(1)生附子:有毒,炮制后毒性降低,便于内服。(2)盐附子(胆巴):防止腐烂,利于贮藏。
 
(3)黑顺片(胆巴+调色液)、白附片(胆巴+剥去外皮)。
(4)炮附片:温肾暖脾。
(5)淡附片(甘草+黑豆):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71.复制:(1)降低毒性、刺激性(2)改变药性;增强疗效(3)矫臭矫味。如:半夏、天南星。72.发酵(30℃~37℃):(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2)增强疗效。代表药物:六神曲。 73.发芽(18℃~25 ℃ ):(1)开发新功效(2)扩大用药品种。代表药物:麦芽。74.制霜:(1)降低毒性(2)降低副作用。代表药物:去油制霜-巴豆、渗析制霜-西瓜霜(芒硝)、升华制霜-砒霜。 75.煨:(1)降低副作用(2)增强疗效(3)缓和药性。代表药物:肉豆蔻、木香。
76.提净:(1)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2)缓和药性(3)降低毒性。代表药物:芒硝(萝卜)。
 
77.水飞:(1)去除杂质、洁净药物(2)使药物质地细腻(3)防止粉尘飞扬(4)除去水溶性有毒成分。代表药物:朱砂、雄黄。 78.半夏功效:1.清半夏(8%白矾溶液):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2.姜半夏(生姜+白矾):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3.法半夏(甘草+石灰水):偏于祛寒痰,同时调和脾胃。 79.天南星功效:1.制天南星(白矾+生姜):毒性降低,燥湿化痰作用增强。2.胆南星(胆汁):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80.六神曲组成及功效: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面粉。
 
(1)生六神曲: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2)炒神曲:健脾悦胃功能增强,发散作用减少。(3)麸炒六神曲:醒脾和胃。(4)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80.不同药物煨法的操作方法:(1)湿纸煨:葛根。
(2)隔纸煨:木香。
(3)面裹煨:肉豆蔻、诃子。(4)滑石粉煨:肉豆蔻。(5)麦麸煨:肉豆蔻、诃子。
81.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实验精确度。1.称取“0.1g”可取0.06~0.14g;2.称取“2g”称取重量可为1.5~2.5g;3.称取“2.0g”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4.称取“2.00g”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82.(1)恒重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2)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83.中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84.性状鉴定(1)药材形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2)断面特征:黄芪、甘草、白芍—菊花心;防己、青风藤—车轮纹;茅苍术—朱砂点;大黄—星点;牛膝、川牛膝—筋脉点;何首乌—云锦样花纹;商陆—罗盘纹;郁金、延胡索、天麻—角质样。 (3)气、味特征:阿魏—蒜样臭气;檀香、麝香—特殊芳香气;乌梅、木瓜、山楂—味酸为好;甘草、党参—味甜为好;黄连、黄柏—味苦为好;   海藻—味咸;地榆、五倍子—味涩。 85.一般理化鉴别:(1)测膨胀度的药材有:车前子、哈蟆油、南葶苈子、北葶苈子。(2)内源性有害物质检测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马兜铃科。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千里光、佩兰。 86.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87.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静脉、肌内、皮内、皮下)呼吸道(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皮肤(软膏剂、贴膏剂、洗剂等);黏膜(滴眼剂、舌下片剂、含潄剂) 88.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89.研粉口服用贵细饮片、直接口服及泡服饮片—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90.(1)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2)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
 
(3)冷处:贮藏温度为2℃~10℃。(4)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5)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6)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7)熔封: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91.(1)延缓药物水解: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调节pH;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 92.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易吸湿、易氧化变质、刺激性大、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93.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94.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
95.糖浆剂含糖量≧45%。
96.煎膏剂加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97.酊剂:一般:100ml→20g原饮片;含毒性药:100ml→10g原饮片。
98.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1)乳剂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2)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3)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和装量检查。
99.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100.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101.(1)注射用水: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2)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102.注射剂的附加剂
(1)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2)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用于偏碱性;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用于偏酸性
 
(3)抑菌剂: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0.01%硫柳汞。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
10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溶液型注射剂应澄清。(2)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3)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 104.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1)避光/遮光、密封;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2)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急救用的眼用制剂:不得添加抑菌剂、抗氧剂,一次性包装;(3)眼用半固体制剂应检查金属性异物 105.眼的药物吸收途径主要有两条:角膜和结膜。角膜吸收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药物经结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106.外用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107.外用膏剂透皮吸收的途径有:完整的表皮(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的附属器官。
108.(1)油脂性基质:(1)油脂类、类脂类(羊毛脂、蜂蜡)、烃类(凡士林、石蜡与液状石蜡)、硅酮类(二甲硅油,对眼有刺激,不宜作为眼膏基质)(2)乳状液型基质: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3)水溶性基质: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
109.(1)水溶性基质特点:释药快,吸水,润滑差,发霉,可用于糜烂创面和腔道粘膜。
(2)乳状液型基质特点:忌用于糜烂、溃疡及化脓性创面,患处分泌物太多,会反向吸收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
(3)羊毛脂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凡士林的渗透性和吸水性。
110.膏药:软化点、重量差异应符合规定。
111.贴膏剂:含量均匀度、释放度、黏附力等应符合要求。
112.贴剂:含量均匀度、释放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
113.当栓剂塞入距肛门口2cm处时,其给药量的50%~70%可不经过门肝系统。
114.栓剂的基质(1)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具有同质多晶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
(2)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在体温下能软化并缓慢溶于分泌液中)、聚乙二醇类。
115.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
116.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1)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2)刺激性强的易溶性药物;
(3)易风化的药物,
(4)吸湿性强的药物。
117.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1)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药物。
(2)不宜作为软胶囊的填充物:①填充物料为低分子量水溶性或挥发性有机物或充填药物的含水量超过5%;②醛类可使囊膜中明胶变性;O/W型乳剂会失水破坏。 (3)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而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400或PEG6000。填充液的pH应控制在4.5~7.5之间。 118.增稠剂:琼脂
遮光剂:二氧化钛
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
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
芳香矫味剂:乙基香草醛
119.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分量不得过9.0%。
120.崩解时限:硬胶囊30分钟,软胶囊1小时。
 
121.(1)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査。
122.嫩蜜:适用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
中蜜:“鱼眼泡”
老蜜:“牛眼泡”、“滴水成珠”
123.朱砂衣:镇静、安神、补心;黄柏: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雄黄:解毒、杀虫;
青黛:清热解毒;
百草霜:清热解毒。
124.丸剂水分:蜜丸和浓缩蜜丸中≤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12.0%;水丸、糊丸、浓缩水丸≤9.0%。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
 
125.溶散时限: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126.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
 
特异质反应、依赖性。
127.颗粒剂含水分不得过8.0%。
128.片剂崩解时限:口崩1min,可溶3min,舌下、泡腾5min,普通:15min,原粉:30min,浸膏/半浸膏、糖衣:1h,薄膜衣:化药30min,中药1h,结肠、肠溶:1h。
129.不检查崩解时限:咀嚼片、冻干口崩片、检查溶出度、释放度。
130.融变时限:阴道片30min
131.气雾剂与喷雾剂:肺泡为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132.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构成。
133.抛射剂:低沸点液化气体,常温下蒸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作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
134.阀门系统是:直接影响气雾剂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135.喷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容器与手动泵构成。其中手动泵又分定量型与非定量型。
136.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1)非定量气雾剂:①喷射速率;②喷出总量
 
(2)定量气雾剂/喷雾剂:①每瓶总揿/喷次、每揿/喷主药含量、每揿/喷量;②递送剂量均一性
137.胶剂辅料的种类与选用(1)明矾:除杂、增加透明;(2)冰糖/白糖:增加透明度、硬度,矫味。
 
(3)油类:降低黏度,便于切胶,收胶时利于气泡逸散。
(4)酒类:矫味、矫臭,收胶时利于气泡逸散。
138.涂膜剂: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139.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1)生物半衰期(t1/2)很短或很长的药物。(2)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
(3)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4)需在肠道中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140.按靶向的部位,靶向制剂可分为:①一级靶向制剂: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
 
床释药。②二级靶向制剂: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如肿瘤细胞)释药,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
③三级靶向制剂: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
141.影响药物口服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
(1)生理因素:(2)药物因素:(3)剂型因素: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142.(1)速率常数: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2)生物半衰期(t1/2):指体
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表观分布容积(V):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143.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1)生物利用程度(EBA):即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多少。
 
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表示。(2)生物利用速度(RBA):即药物进入体循环的快慢。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常用血药浓度达到峰浓度(Cmax)的时间(tmax)比较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快慢。
 
(3)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144.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一)解表药: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
生物、调节免疫。
(二)清热药:抗病原体、解热、抗炎、抗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
(三)泻下药: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
(四)祛风湿药:抗炎、镇痛、
对免疫功能影响。
(五)利水渗湿药:利尿、抗病原微生物、利胆保肝、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六)理气药:调节胃肠运动、调节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调节子宫平滑肌。
 
(七)温里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休克)、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八)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
(九)化痰止咳平喘药:祛痰、镇咳、平喘。
 
(十)补虚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延缓衰老。
145. 中药成分的毒性:(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乌头碱、雷公藤碱、番木鳖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强心苷、皂苷、氰苷、黄酮苷。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植物种子中,如巴豆、苍耳子、蓖麻子。(5)含萜类及内酯类中药的毒性:大戟、芫花、黄药子、艾叶等。(6)含重金属类中药的毒性:砒霜、雄黄等含砷;水银、朱砂、轻粉、红粉等含汞;
 
 
 
146.狗脊
【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茎;【性状】近外皮约1~4mm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147.绵马贯众
【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断面有黄白色纤维管束5-13个。
 
 
148.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根及根茎;【性状】根细长,密生于节上,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49.何首乌
【来源】蓼科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样花纹。
 
150.牛膝
【来源】苋科牛膝的干燥根;【性状】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151.商陆
【来源】商陆科干燥根;
【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152.白芍
【来源】毛茛科芍药的干燥根;【性状】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切面可见稍隆起的筋纹。
 
153.赤芍
【来源】毛茛科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性状】短片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154.防己
【来源】防己科粉防己的干燥根;【性状】车轮纹;
19.板蓝根(2015/17)
【来源】十字花科菘蓝的干燥根;【性状】“金井玉栏”。
 
155.葛根
【来源】豆科野葛的干燥根;【性状】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156.甘草
【来源】豆科干燥根及根茎;【性状】纤维性强,“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殊。
 
157.白芷
【来源】伞形科干燥根;
【性状】“疙瘩丁”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气芳香,味辛、微苦。
 
158.当归
【来源】伞形科当归干燥根;【性状】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有浓郁香气,味辛甘、微苦。
 
159.川芎
【来源】伞形科川芎干燥根茎;
【性状】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蝴蝶片”;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
160.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干燥根;
【性状】根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网纹,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味苦。
 
161.巴戟天
【来源】茜草科巴戟天干燥根;
【性状】有的外皮横向断裂,露出木部,形似连珠。
【采收加工】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162.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干燥根;
【性状】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163.白术
【来源】菊科白术干燥根茎;
【性状】有棕黄色油点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164.苍术【来源】菊科干燥根茎;【性状】“朱砂点”、“起霜”。
浙贝母【来源】百合科浙贝母干燥鳞茎;【大贝】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直径2~3.5cm。
【珠贝】完整鳞茎,扁球形,略成肾形,相互抱合。
165.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状】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味微苦。
 
166.川贝
【松贝】“怀中抱月”;
【青贝】类扁球形,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
【炉贝】长圆锥形,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
 
167.土茯苓
【来源】百合科光叶菝葜干燥根茎;
【性状】药材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润湿后有黏滑感;饮片切面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
 
168.大血藤
【来源】木通科大血藤干燥藤茎;
【性状】断面皮部红棕色,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放射状排列。
 
169.鸡血藤
【来源】豆科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性状】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个同心形或偏心形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170.沉香
【来源】瑞香科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药材】表面凹凸不平,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饮片】表面可见黑色与黄白色交错的纹理,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并有浓烟,粉末淡棕色。
 
171.桑白皮
【来源】桑科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172.厚朴
【来源】木兰科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性状】筒朴、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鳞片状易剥落,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内表面紫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内部有多数细小发亮结晶。
【采收加工】发汗
 
173.白鲜皮
【来源】芸香科白鲜干燥根皮;
【性状】卷筒状,外表面灰白或淡灰黄色,质脆,折断时粉尘飞扬,剥去外层迎光检视有闪烁小亮点,有羊膻气。
 
174.地骨皮
【来源】茄科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性状】表面粗糙,易成鳞状片剥落;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175.艾叶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性状】呈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176.金银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
 
177.西红花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鉴别】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178.五味子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等;
【性状】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179.枳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性状】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颗粒状突起,突起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180.连翘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性状】呈长卵形或卵圆形,稍扁。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和多数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
 
181.女贞子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果实;
【性状】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肾形,紫黑色,油性。
 
182.马钱子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
 
183.枸杞子
【来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突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类肾形,扁而翘,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甜。
 
184.动物的生理产物
(1)分泌物:如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
(2)排泄物:如五灵脂、蚕沙、夜明砂等;
(3)其他生理产物:如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185.动物(1)角类:如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2)鳞、甲类:如穿山甲、龟甲、鳖甲等;(3)骨类:如豹骨、狗骨、猴骨等;(4)贝壳类:如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等;
(5)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水獭肝、刺猬皮等。
 
186.动物的病理产物
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
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等。
 
187. 土鳖虫
【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性状】呈扁平卵形,前端较狭,后端较宽,背后紫褐色,有光泽,无翅。
 
188. 地龙
【来源】钜蚓科干燥体;
【性状】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刚毛圈粗糙而硬。
 
189. 羚羊角
【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性状】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通天眼”。
 
190.海螵蛸
【来源】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191. 全蝎
【来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状】头胸部与前腹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末节有锐钩状毒针。
 
192.僵蚕
【来源】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蚕蛾科昆虫家蚕的4~5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状】质硬而脆,断面平坦,中间有4个亮棕色或亮黑色丝腺环。
 
193. 蟾酥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呈 扁圆形团块状,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194. 乌梢蛇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195.自然铜:硫化物(FeS2);绿黑色;亮淡黄色者金属光泽,黄棕色者无光泽,断面银白色亮星。
196.雄黄:硫化物(As2S2 );淡橘、红色;晶面金刚石样光泽,断面树脂样光泽。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