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山东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 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现代借鉴(

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现代借鉴(2)

2012-11-01 16:51:30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公务员考试理论阅读: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现代借鉴(2)

  (二)为官之道的学习

  刚入官场的新人,缺乏对官场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处理各种问题的手段和本领,必然需要学习为官之道。在《从政遗规》序中,陈宏谋谈到步入仕途之时的心情,“迨入仕途,官场事宜尤未娴习,临民治事茫无所措。未优而仕,不学制锦,心窃忧之。”只能利用处理公务之余暇,“一展卷藉,兹陈编以祛固陋。凡切于近时之利弊,可为居官箴轨者,心慕手追,不忍舍置。不敢谓仕优而学,亦庶几即仕即学之意云尔。”就是边做官边学习当官应该具备的道德和遵守的规矩。这些内容都集中在历代的官箴书中。因此,学习为官之道的最好办法就是读官箴书。唐代武则天曾经为即将踏入仕途的贡举之士编撰《臣轨》一书。该书本着“为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绳准”的原则,分为国体、志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十章,全面地阐述为官者的从政品德和行为准则。学习《臣轨》,可以“使心归大道,情切至忠,务守公平,贵敦诚信,抱廉洁而为行,怀慎密以修身,奉上崇匡谏之规,恤下思利人之术”。如此去做,自然会“荣随岁积,庆与时新,家将国而共安,下与上而俱泰。”在宋代陈襄所编《州县提纲》一书的序中,吴澄指出,朝廷任命的州县官承担着“分土而治”的责任。但是,近年来选拔的官员多不道德,“或贪渎、或残酷,或愚暗,或庸懦,往往惟利己是图,岂有一毫利民之心哉?”为使百姓免遭伤害,应该选任“忍贫自洁”的道德之士。编写《州县提纲》就是要广传道德,使“人人能遵是书而行之民,”让“持身固谨、用心亦仁”的人布满天下州县。可见,编纂官箴书的目的,就是为官员提供修己的规矩和立行的准则,使其尽职尽责,为民谋利,做符合封建阶级统治需要的合格官员。

  (三)官员的家庭道德教育

  在古代官德教育中,家庭教育、家庭管理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一再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重齐家的观念乃是重家教思想的出发点。为了保持自家的权势地位,维护本家族的荣耀,历代官僚世家都希望通过家庭教育使子弟顺利入仕并不断升迁做高官。而出于防范官场风险,避免入仕子弟因官德不好而遭贬职或判刑,给家族带来灾难,他们都十分重视为官之德的教育。为此,许多士大夫著作“家训”“家诫”“家规”“治家格言”,以强化家教:其一,督促子弟勤奋读书,尤其是精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其二,合理奖罚子弟,使其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评价标准。其三,对子弟既严格要求,又爱护其自尊心。其四,针对将入仕和已入仕的子弟进行官德教育,口传心授从政经验或写成家训。其五,督察子女交往,防止疏于管教、结交劣友而误入歧途。其六,严厉惩罚为非作歹子弟。元代有名的《郑氏规范》明确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者不许入祠堂。”

  二、古代官德的保障机制

  (一)“以德为先”的选任标准

  历代统治者制定了许多选拔官员的条例和标准。其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官德。秦朝规定,“君怀臣忠,政之本也。” 认为官吏忠于君主是政治的根本。又提出官吏的基本品德是“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汉代的察举制要求举荐者按照规定的科目考察人才的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等数十种,特别要求把民间的孝子秀才举荐上来。汉朝还规定四科取士的选吏标准,即“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宋朝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罢诗赋帖经墨义而改用论述经文道德的经义。其讨论的核心是人的伦常问题。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力求让士子在步入仕途之前,先在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中浸染透彻,然后唯唯诺诺于专制统治。有学者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当时的政权以儒家思想为主开展道德教育,通过严格手段遴选人才,目的是用平等的竞争保证人才的质量和社会的公认。由科举考试遴选的官僚人才,具有儒家伦理道德和儒生共同信仰,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实现了以德治国的儒家文化的政治功能,构成了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一体化结构。

  取得做官资格的士人,如何委任职务,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封建统治者的政治依托。历代统治者用人得当的选官原则是选贤任能,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古人已经认识到,有能有识又正直的人才能够治理好国家,有才却奸伪的人做官则必然导致祸乱。荀子认为,选任和胜任卿相辅佐之官,必是“其德高足以镇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的人才。司马光主张,以“德行为先”。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用人要审查才德,需要将德才具体化——“道德足以尊主,志能足以庇民。” 做到这两点,就具备了做臣子的德行。康熙提出,用人以“德才兼优为佳”,特别强调“节操清廉最为紧要。”清代唐甄提出养民的新标准,认为 “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反映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用人观念的变化。上述标准强调用人为官重德行,说明官德事关官员行权履职、庇民养民、为国家尽力。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2012山东政法干警考试面试专题

          2012山东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

图书

更多>
(编辑:admin)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