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0山东幼教招聘:学前教育第三章第一节学前音乐教

2020山东幼教招聘:学前教育第三章第一节学前音乐教育(2)

2020-03-20 14:44:48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微信交流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信息

  三、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简介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动学"的教学法。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

  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食(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组成

  (1)体态律动。强调让学生聆听音乐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不同于舞蹈动作和表演动作,而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达尔克罗兹认为,这种身体的律动充满了生命的节律和动感之美,故称之为"体态律动"。

  (2)视唱练耳。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视自吕练耳是和身体律动紧密结合的。他认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良好的昕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可以通过结合体态律动的方式帮助儿童发展听觉和记忆能力,培养绝对音高感,发展内心听觉。在具体的教学大纲中,他主张采用把耳、口和身体配上言语,与歌唱的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和手段。

  (3)即兴创作。达尔克罗兹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贡献在于他充分重视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无论在其体系形成之时还是今天,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使我们懂得,即兴创作的音乐活动可以从儿童学习音乐之初开始,它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1.柯达伊简介佐尔坦·柯达伊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从1905年开始,他一直致力于椎动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创建了一种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创作的具有高

  度艺术水平的练习教材和有关音乐教育的文章、评论、讲话,以及同多名优秀作曲家、教育家共同努力创造的教学方法,被国际教育界统称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这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深远、最有名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优点(1)从(1)从幼儿开始就要重视音乐教育。柯达伊认为儿童的音乐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年龄再小的儿童也需要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指导。这是因为对儿童而言,音乐最符合他们的天性,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最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用民歌作为音乐教材培养幼儿民族情感。柯达伊认为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强,对一切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儿童的判断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对教材的选择就要谨慎。只有那些能够经得住考验的好的作品,才能用来教育儿童,只有"最好的音乐"才能作为音乐教材,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智力方面的需要。而民歌正是这种最适合于学校教学的音乐教材。"一首好的民歌本身就是一部完美的杰作"。因为民间歌曲凝聚了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3)重视实践,加强听觉和节奏训练。

  ①实践。柯达伊教学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实践是获得真切体验的重要途径。

  ②歌唱。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歌唱为音乐教育手段。嗓子是最好的乐器,音乐教育应该从歌唱入手。

  ③听觉训练。要让儿童进入到音乐中去,就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读写能力,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果不对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学习,就不能够理解音乐。

  ④相对关系唱名法,也称首调唱名法。在首调唱名法中,也是可以移动改变的,但调式音级却有着固定不变的唱名,简单地说就是移动的doo教学中使用首调唱名法,首先,锻炼了固定音程;其次,锻炼了固定功能;最后,易于看谱(识谱),提高视唱的准性。对于非专业者和儿童来说,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学会读谱。

  ⑤节奏训练。节奏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旋律的骨架,其本身甚至就可以单独形成句式和结构。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发展昕觉、音乐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1.奥尔夫简介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德国

  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2.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特色

  (1)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

  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2)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哪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

  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1.铃木生平简介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一个小提琴制造商的家庭,受其家庭影响,铃木从小就开始学习小提琴。铃木认为人的文化方面的一切能力并非因遗传从内部产生,而是由于适应外在环境的条件从内部成长的。遗传只对生理机能条件的优劣产生作用,环境中不存在的事物就无法育成。"由此,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教育应当及早发现孩子的天才。究在且克丛主演奏小提琴的实践致力于"天才教育系"和立单莫衷卫建。他的音乐教育体系获得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儿童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又一重要体系。

  2.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1)给儿童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铃木认为,才能并非取决于遗传,而是通

  过后天有效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在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是第一个重要的条件。他坚信,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他在教授儿童学小提琴时,开始并不教儿童,只是教母亲,为的是在儿童的生活中让他每天都能感受到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在他看来,让孩子学习音乐首先是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如母语学习般的环境,让美好的音乐像本国的语言一样终日围绕着儿童。这样任何儿童都能进入音乐学习,而这样的音乐学习才能更有效。由此,人们也把铃木教学法称之为"母语教学法"。

  (2)激发儿童的兴趣。环境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条件。铃木认为"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产生爱好。

  (3)提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当儿童对音乐以及乐器演奏产生兴趣以后,就要求儿童进行大量的坚持不懈的、反复的练习,这是铃木教育体系的又一个重要观点。铃木认为:儿童掌握了某一个、两个曲子以后,要不断地重复、巩固,这样不仅能使儿童的表现力更趋丰富,而且坚持不懈的练习能帮助儿童逐渐形成对音乐迅速直觉反应能力,也更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品质。

  (4)注重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铃木认为,敏锐的听力和直觉反应能力是以大量

  的倾听经验的获得为基础的。因此,倾听习

  惯和技能的培养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又一主要目的。

  (5)是提倡“教学六步”。铃木教学法是一种强化教育法,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

  六个步骤:

  ①接触。创设良好的环境,从听觉训练入手,让儿童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

  ②模仿。选择最好的教材、教师和音响,让儿童模仿听到的优美旋律及演奏乐器的规范动作。

  ③鼓励。教师、父母不断诱导、激励儿童的学习欲望。

  ④重复。使儿童在鼓励之中不断重复地练习,通过强化式的训练,以达到艺术上、技

  术上的精益求精。

  ⑤增加。在学习新曲的同时,不间断地回到练习的出发点。几千次、几万次的旧曲练习,不仅使儿童的演奏更完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新练旧、不断增加的方法培养儿童的耐力和韧性。

  ⑥完善。通过强化训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0-3岁儿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美国黠去本主且提挫且草草草丛主斗县直虫能力的发展与说话能力的发展是平行的。当儿童语言发展进入到"咿呀学语期"时,其歌唱能力也出现了"咿呀学唱期"。但是,这两种"咿呀"声的含义不尽相同: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开口模仿成人的说话,并逐渐出现咿咿呀呀的独自语言;到1岁左右,婴儿开始发声学"唱歌"这种咿呀之歌与非音乐的、作为讲话先兆的"咿呀"是有区分的。

  2.3-4岁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能力正在增强,表现在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大大加强,特别是对富有戏剧色彩的、生动活泼、情绪热烈的歌曲很是喜欢,还喜欢唱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1)歌词方面。在歌词的表现方面,虽然3岁左右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完整地掌握比较简短的句子或较长歌曲中的相对完整的片断,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3-4岁儿童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l-al(即C调的1-的,其中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是在d1-g1之间(即c调的2-5但个别儿童的音域发展会有所偏差。

  (3)旋律方面。在旋律的感知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精确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音准有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唱歌如同"说歌"。

  (4)节奏方面。在节奏方面,3-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合拍地歌唱,尤其是

  对与走步、跑步、心跳、呼吸等相对应协调的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更易感受和掌握。

  (5)呼吸方面。3-4岁的儿童由于肺活量较小,呼吸较浅,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6)其他方面。在歌唱的其他表现技能方面,3-4岁的儿童能够在成人的引导,特别是在幼儿园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对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歌曲,以速度、力度、音色等较明显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3.4-5岁儿童(1)歌词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昕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4-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一般可以达到c1-b1(即c调的1-7)组且止忌,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由于这一年龄阶儿童接触的歌曲日益增多,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

  (4)节奏方面。在节奏方面,随着儿童听觉分化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还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4-5岁儿童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6)其他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技能的发展中对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形象、内容定程度上的提高,由此在演唱、表现歌曲时,能够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歌曲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且比小班儿童表现得更为准确。4.5-6岁儿童(1)歌词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了较显著的提高。首先表现在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歌词的发音、咬字吐字方面表现得更趋完善。

  (2)音域方面。5-6岁儿童唱歌的音域基本上可以达到c1-c2(即c调的1-i)个别儿童甚至更宽。

  (3)旋律方面。随着儿童歌唱经验的不断积累,5-6岁儿童的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他们不仅能容易地掌握小三度、大三度,纯四、五度音程,比较准确的长处旋律的音高进行,而且对级进、小条大跳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这时,儿童已经初步建立了调式感。

  (4)节奏方面。5-6岁儿童不但能准确地表现2/4和4/4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的节奏和切分节奏歌曲的演唱。

  (5)呼吸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6)其他方面。5-6岁儿童歌唱的表现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表现在歌唱的声音表情更趋丰富,能够表现出同一首歌曲中的强弱快慢,能较好地唱出顿音、跳音、保持音及连音,并且能尽力把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对比变化生动细致地表达出来;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不仅能与集体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演唱,而且会昕前奏、间奏,还对对唱、小组H昌、轮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产生了兴趣。

  (二)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1.0-3岁儿童

  动作是婴儿对生活的第一反应。早在儿童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动作,而婴儿期更是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婴儿期动作的发展是一个从整体到具体、从粗糙到精细的过程。3岁前儿童的身体动作是从未分化的不随意阶段逐步向初步分化的随意阶段发展的。虽然6个月左右的孩子能对音乐作出主动的反应,晃动身体或是转头,但这些身体运动还不是由节奏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只是对纯音响作出的反应。到1岁半左右,婴儿才会对比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3岁左右的儿童,其随乐动作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一般能较好地跟随音乐控制自己的动作。虽然这些动作多是偶然的、零碎的,但它为儿童以后的乐器学习和节奏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3-4岁儿童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步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大多数儿童都能自如地运用于、臂、躯干做各种单纯动作,如拍子、摆臂、跺脚等,但由于受神经系统协调性发展的局限,其平衡及自控能力还较差,特别是腿部力量较弱,脚掌缺乏一定的弹性,身体左右摇摆比较大,所以对幅度较大的上肢动作易于掌握,对下肢肌肉力量及弹性要求不是太高的单纯的移动动作如小跑步、小碎步等较易掌握,而对跳跃动作及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3.4-5岁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走、跑、跳的下肢动作也逐步得到提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做一些连续的移动动作:如跳步、垫步等,而且平衡能力及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也逐步地发展起来了。

  在动作表达的过程中,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开始注意运用动作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创造性表现方面,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逐步丰富和深化及动作语汇和动作表达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开始尝试用一些基本的舞蹈语汇来进行简单的创编。虽然这种创编需要教师较大程度的提示和整理,但是,儿童主动创编的意识和积极调动并运用已有经验的能力明显地得到了肯定和发展。

  4.5-6岁儿童的动作进一步分化且更精细,从身体、躯干动作—手臂——手腕—手指动作;且动作的自控能力更强他们可以自如地变化上、下股动作的速度及幅度,并且能够做更复杂的上、下股配合的联合动作;可以掌握更为复杂的连续移动动作;可以做有腾空过程的简单动作,保持重心及平衡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韵律活动中,随乐性水平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这不仅表现在能够自如地、熟练地表现音乐的节奏、节拍,而且能对比较复杂的节奏做出反应。

  (三)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1.0-3岁儿童对于3岁之前的儿童来说,乐器是他们见立先坦克ξ立且咒阜芜旦立革且主主。这一年龄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对打击乐活动的极大兴趣。这种兴趣源自于对发出有声响玩具的好奇和探究。逐渐地,儿童尝试、探索声音的范围不断扩大,主动性更强烈,表现在会自发地去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品,如锅、碗、盖、盆等等,以此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轻响、音色。这正是儿童以后较正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序曲"。

  2.3-4岁儿童

  儿童3岁以后,特别是进入幼儿园接触了一些特制的打击乐器,如小铃、晌板、串铃、

  铃鼓等,使他们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得到较大

  的满足。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一般能学会较简单的演奏技能。但是,由于他们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对乐器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受

  到一定的影响。

  3.4-5岁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乐器的操作和演奏技能方面较小班儿童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不仅能模仿成人、教师的演奏方法,并且开始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还能掌握演奏技巧稍高的一类打击乐器,他们对乐器音色、力度、速度的调整和控制能力也有

  所提高。

  4.5-6岁儿童

  基马克鼓胜是四且提启虫草克且江主羌嚣虫至军乏身在臭豆虫。在演奏过程中,他们也更注意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用力方法,有意识地控制适当的音量和音色。在注意演奏音量的同时,他们还能够更多地关注

  到演奏活动的"背景"一一音乐,能始终与音乐的节奏、节拍相一致,同时对音乐节奏的表现能力更强。

  (四)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1.0-3岁儿童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是婴儿,对于

  声音和音乐也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与反应。事实上,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在娃振的第三个月,多数胎儿对外界的声音刺激能有所感觉,他们用动作及改变内部呼吸的方法对声音刺激作出反应。胎儿在母腹里就能够感受并习惯母亲的心律声,出生后的婴儿如果用左手抱他们,就比较安静,因为妈妈的心脏在身体偏左的部分。可以这样

  说,在生命最初几个月中,音乐是婴儿接受“信号”的一种“前语言方式”,它成为孩子同

  周围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最初级、最基本的方式。

  2.3-4岁儿童

  3岁左右的儿童,已经从周围生活环境中

  获得了较多的倾听体验和习惯,并且开始逐步自发地注意昕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并分辨它

  们。虽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容易理解音

  乐作品的不同情绪性质,但是当他们感受到不同性质的乐曲(如柔和优美的摇篮曲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却能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反应,孩子已经有了对音乐情绪性质的初步感受。

  3.4-5岁儿童

  4-5岁的儿童倾听、欣赏音乐的昕辨能力和感受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一般已经能

  欣赏内容较为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

  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随着儿童思维、想象的进一步发展,4-5岁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联想。他们基本上会用比较自由、多样的手段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4.5-6岁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能力都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其昕辨能力更强,能从对

  音乐的粗略区分进入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

  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他们能够

  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并且用语言来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

  增强,能结合想象和联想用较完整的语言或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描述音乐。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媛媛)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微信

教师招聘招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