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4 17:22:52 文章来源:求是理论网
公务员考试阅读: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化解之道
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做出政治决策,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舞台得到正名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坎坷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质疑之声。现在社会上对中国市场经济的质疑,与其说是对市场经济本身的否定,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的微词,是爱之愈切苛之愈刻的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外,下苦功夫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做些筑基、塑魂、正心等建设性的工作,才可能真正为市场经济开辟出一条中国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要把保障权利的工作做好,该补的课要大大方方地补
既然市场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一种经济运行的方式,中国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市场固然只是一种手段,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但市场运行是要有前提的,这就是其运行社会中的社会主体权利是有充分保障的。不管市场再怎么发挥基础性作用,能量再大也不能突破权利的底线。一个社会中,如果有权利保驾护航,市场就只能造福而不可能为害,只能为人嫁衣而不能鸠占鹊巢。
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利保障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到位,导致了市场在中国社会的诸种不良表现。所以,不是说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说中国搞市场经济搞错了,而是我们没有把搞市场经济的条件认真准备好。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要想走好、走通,先要把保障权利的工作做起来、做好,该补的课要大大方方去补。
不过,汲取这些年来中国改革的教训,做到这些还稍显不足,我们还应该再往前走一步。这就是当我们讲要保障权利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保障谁的权利,保障什么样的权利。
之所以要分得这么清楚,是因为现代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与权利,固不必然是对立与冲突的,也不全然是一致和互补的。我们仅以城乡二元体制为例。长期以来,客观上形成了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异,城镇居民无论在社会福利还是劳动就业方面都比农民优越,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但也有在实行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比如,城市化拿走了农民的土地,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或保障方式不当,导致补偿单一,本质上并不是完整的城乡一体化;再比如,为了在国际贸易中维持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进城务工者只拿很低的工资。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原因,都不能成为未来延续下去的借口。要想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制度上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先让城市中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到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等等,都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补”的课。
既要把市场经济好的东西拿过来,又要避免其固有缺陷,需要改革实践者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甘于付出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十全十美的,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这些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还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我们必须予以严肃应对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比如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适度的收入差距是效率的要求,但差距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市场经济并不能给予明确的回答。但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就算是当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邓小平,他更在意的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晚年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还比如,市场经济秩序问题。尽管就长期来看,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确实能起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市场的有序。但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而且其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在这一自然演进过程中,往往是市场的作用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存在着市场盲目发展和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我国这些年一些地方和行业的经济主体投资冲动导致经济过热的现象就是典型例子。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