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15:35:45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加微信领资料 ○交流qq群 ○华图在线app 文章来源:未知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网提供以下信息: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谈谈判断分析题的套路, 更多招考信息及公考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sdhuatu), 招考答疑请点击加入教师资格证QQ群:650676904
更多学习资料扫码关注山东华图(sdhuatu)微信公众号,回复"备考资料"领取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谈谈判断分析题的套路
判断分析题是江西必考的一类题型。想要判断分析题拿高分,首先的前提就是对于知识点的精确把握。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判断分析题的类型以及应对方式。
判断分析题,又叫辨析题,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先判断正误再做出详细解释。辨是判断正误,析是详细解释。常见的判断分析题错误陷阱:
1.以偏概全,特点是观点有合理部分,但又不全面。解题技巧:先肯定、再补充后总结。
例题: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学校教育。
【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学校教育只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题干的表述以偏概全。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如下: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除了学校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还包括:遗传、环境以及主观能动性。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都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缺一不可。
2.偷换概念,特点是修饰语、适用范围、对象改变。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划分标准。
例题: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是有意注意,题干中明显是对无意注意概念的解释,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因此,题干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3.概念等同,特点不同概念理解为相同的概念。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实质。
例题:负强化就是惩罚。
【答案】此观点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
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具体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①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学校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颁发奖学金。②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学校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时间开小差,一位学生有这种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所以负强化是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二者不同。作为教师要合理利用负强化和惩罚来教育学生。
4.比较优劣,特点简单地将两个概念进行比较。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各自优劣。
例题:有人认为,探究学习比接受学习更有效。
【答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各有利弊,不能简单进行比较。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探究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但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的接受,接受学习可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探究学习不一定都是意义学习,探究学习也可能是低级的无意义的探究。
所以,探究学习不一定比接受学习更加有效。他们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不能直接比较。
5.绝对化,特点对事物的特点、作用表述过于绝对。解题技巧:解释概念,强调彼此关系。
例题: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答案】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把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描述得过于绝对。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主要是指引起、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倾向。学习效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最终产生的结果。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综合起来,才能确定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这两种情况体现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两种情况体现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不一致的。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好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6.强加因果,特点人为的将事物建立因果联系。解题技巧: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例题: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所以教育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后面。
【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题干属于强加因果,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所以教育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而不是后面,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相关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些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儿童的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个桃”。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
判断分析题的解题思路:判断正误—分析题目—总结和提升。
首先判断正误,判断的结果有两类:正确类和错误类,错误类又分为完全错误类和不完全错误类。
正确类:辩题本身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首先要阐明观点:此观点是正确的/是科学的。第二分析题目:第一步【解释】题干中涉及的概念;第二步【分析】题干正确的原因;【陈述】概念涉及的意义、作用等;第三步【提出】完善措施/【阐述】启示。
例题: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第一步 判断正误)此观点正确。我们经常说的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即是此意。
(第二步 分析题目)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学就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
(第三步 总结)作为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德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事情,更是所有老师的事情,每一位教师在教每一堂课的过程中都要贯穿德育的思想。
完全错误类:辩题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首先要阐明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不正确的。第二分析题目,第一步【指出】题干错误;第二步【分析】错误原因;第三步【总结+提升】(直接总结/提出正确观点及解决措施)。
例题:有的人认为,智力高者,创造性必定高。
(第一步 判断正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步 分析题目)创造力也叫创造性,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运用所有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通过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第二,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第三,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第四,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智力高者,创造性未必高。
(第三步 总结)综上所述,题干中的表述的是智力高者,创造性必定高。这句话是显然是不对的,智力高者的创造性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就看其自身是否能够突破常规思维。
不完全错误类:辩题与客观规律或事实不完全吻合。首先要阐明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第二分析题目,第一步【阐述】概念;第二步【分析】正确方面、错误方面;第三步【提出】总结。
例题: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只有阻碍作用。
(第一步 判断正误)此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步 阐述概念)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
(第三步 分析错误原因)定势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情况不变时,有助于人们问题解决;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最后第三步总结提升,总结:例如“综上所述,上述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提升:联系实际升华主题思想(篇幅允许范围内)。
【例】联系实际适当升华题干的思想,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而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知识、理念武装头脑,更好地践行在教育实践活动当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
通过以上判断分析题作答类型和答题套路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与提醒同学们在作答这些题目时的谋篇布局,注意答题思路和方法,决胜判断分析题。
贴心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情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山东华图教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