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9 14:15:45 文章来源:健康青岛
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今年建成,新增床位5300张
健康无小事,医疗系民生。
为了让岛城人民
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
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多措并举,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和区域均衡布局,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起来看
↓↓↓
11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围绕基础医疗领域群众关心关切的情况进行发布。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市委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曹达舜,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国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邢晓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薄涛
近年来,青岛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不断谱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截至202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763个,床位67984张;卫生人员总数118110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9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30人;年门诊服务量8651万人次、住院服务量158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4.57/10万,婴儿死亡率1.66‰,人均预期寿命81.7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17%,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一、坚持民心所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推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一是扩大增量。加快建设16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今年将建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等7个项目,新增床位5300张。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初步实现独立运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6个学科团队共270余人进驻,已提供门急诊服务182.6万人次、出院49996人次、手术18695例,让岛城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做优存量。启动老城区医院就医环境改善工程前期工作,分期分批改造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等部分老城区医院基础设施,提升院区就医环境。
三是激活变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示范典型。市南区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设“共管病房”,采取“1+1+1签约”服务模式,在二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可以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同时能享受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胶州市按照1个总医院、3个嵌入式次中心、18个骨干节点的基本架构建立“总医院”管理模式,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市立医院试点整体托管莱西市辖区范围内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1+3+18+N”网格化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深化中医药改革。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揭榜挂帅”,在全市推出10大项75小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深化中医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3项改革入选全省“揭榜挂帅”项目。新建2家县级中医医院,打造4家中西协同“旗舰”医院,构建治未病中心、中医孕育调养指导门诊、中医护理门诊等中医药优势特色服务,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坚持攀峰强基,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一是加快打造一批医疗卫生攀峰学科、临床重点专科。深入推进攀峰学科建设,通过与呼吸、消化、脑科、心血管等学科签订责任状、支持牵头建设专科联盟、探索建设专科专病数据库等方式,推动攀峰学科医教研水平全面提升。围绕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症、肿瘤、骨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平台专科对临床的支撑作用,注重加强肝胆、手足外、结石病等特色专科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7个、省级重点专科1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0个,市级攀峰学科10个;有67个学科入围五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ASTEM)学科百强榜单,其中1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名,11个学科省内排名第一。
二是统筹谋划卫生健康人才梯队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病有良医”。通过举办“胶东五市”卫生健康招才引智双选会、首届半岛地区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环境推介会、第26届全国医药行业人才招聘会等形式,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30名,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59名,公开招录高级职称专家151名,博士和硕士1438名,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市、区市两级选派千名医师开展对口帮扶服务、挂职镇街卫生院“业务院长”;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100%的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化随访设备及康复理疗设备;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公立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基层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快捷,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扎实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一是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各医院采取开设“院长热线”、张贴投诉举报二维码等方式,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办法,陆续推出专家团队预约挂号、夜间门诊、院内爱心助力车、上门康复护理、志愿者陪诊等创新性服务举措,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二是开展换位体验活动。组建社会监督员、社会体验员和行风监督员队伍,在14家委属、驻青医疗机构组织开展“医院开放日”“我当一天医生/护士”“我当一天患者”换位体验活动,举办“医路同行 守护健康”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医院沉浸式体验活动分享会12场,整改问题123个,增进了相互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三是围绕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推出6个方面30项具体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4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门诊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20分钟以内。2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检查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以内;100%实现门诊诊间结算和床旁入、出院结算,结算时间缩短至5分钟之内;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比例分别达到100%、85.7%、100%。14家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建立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就医提供全流程、集约化服务;全部开展日间手术、疼痛综合管理、多学科诊疗服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市共有214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部分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认率达到83.3%,互认项目达到10类115项,累计完成互认8.1万项次,为患者节约费用384.5万余元。
四、坚持精准施策、综合施治,优化重点人群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健康青岛建设,让群众更有健康获得感
聚焦重点人群,推动健康管理从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变。
一是深化“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慢阻肺”高危人群及并发症筛查纳入2023年市办实事。截至10月底已为19.3万名“三高”患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开展“三高”并发症筛查38.7万人,糖尿病易患人群检测71.5万人,慢阻肺问卷调查249.9万人。
二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青岛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建立普惠托育机构保育费补贴制度,加快托育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支持政策措施。今年全市新增托位8674个,总数达到35499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43个。
三是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同时继续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今年我市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为秋季开学新进入七年级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双价HPV疫苗。目前,已为全市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37141人,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87713人,提前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四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月期间清理脏乱卫生死角1.97万处,清除垃圾堆物5600吨、病媒生物孳生地2337处。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成功通过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国家卫生县实现全覆盖。健康青岛建设十六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健康山东建设督查中列全省第一。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中国报道记者: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构建设和人员编制保障,请问机构编制部门在保障全市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倍增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提供了哪些支持?
△市委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曹达舜
曹达舜:目前纳入我市机构编制保障的公立医院共有60个,核定人员控制总量5万余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55个,共核定事业编制8千余名。可以看到,我们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的编制资源总量是很大的。
近年来,市委编办主动担当作为,在编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做好医疗卫生领域的机构编制保障工作。一是加大编制资源向医疗卫生领域倾斜。新增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标准核增人员控制总量和事业编制,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有效服务人民群众。二是积极支持医疗卫生大项目建设。今年,我们批复设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增加人员控制总量800余名,切实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三是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机构设置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度,实现公立医院内设机构自主设置、人员自主招聘“两个自主权”。
下步,我们将积极按照优质医疗资源倍增的要求,为今后新建和改扩建的公立医院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积极探索医共体内编制统筹管理和使用的可行办法,从机制上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足额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用编进人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向医疗卫生领域倾斜,促进我市引进更多高层次医疗人才。
Q2
大众网记者:当今社会,数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医疗服务数字化也已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趋势。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还有哪些打算?
薄涛: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智赋能医疗服务,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举措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的问题,着力推进医疗服务的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跨部门联动,让高效、便捷、智能、有温度的数智化医疗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是实现了看病就医“一号通用”。依托“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搭建全市统一的医疗服务便民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平台,目前已入驻医院90家,可以为群众提供线上预约挂号、智能导诊、支付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入院办理等130余项便民服务。群众如需看病就医,从在家预约挂号到入院就诊,无论是手续办理还是费用缴纳,通过一部手机,注册一个微信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办理,大大减少了患者在家和医院来回奔波的次数,减少了在院排队等候的时间。目前,“健康青岛”平台用户注册已超过210万人,日平均预约挂号11万人次、门诊缴费10余万笔、报告查询2万余份,为患者建立档案1610万余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同时,为方便老年人使用“健康青岛”服务平台,我们专门设计了“敬老版”,视觉放大、功能简化,界面更加清晰、醒目,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体验智慧医疗服务。
二是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一检互认”。我们搭建了“全市一家医院”智慧就医场景,建成了智慧检查检验系统,打通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诊疗环节,推动不同医院之间的诊疗数据互通,实现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调阅共享。如:患者在一家医院做了检查,换一家医院再看同样的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医院可以调取使用上一家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无需另做检查,既为患者节约了费用,也为患者节约了时间,促进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医患关系的互信和谐。目前我市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机构已达214家,包括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公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除了相互之间互认外,还支持与省内其他城市医院的检查检验互认共享,患者省内就医更加方便了。
三是实现了新生儿出生证件“一键联办”。建成了“出生一件事”联办系统,与公安、医保、人社等部门实现政务信息服务联动、数据共享。我们在“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和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设立“出生一件事”服务端口,为符合条件的新生儿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等服务事项网上联办,办理环节由10个简化为1个,申请材料由19份简化为4份,实现了 “一次提交、多证联办、一站送达、全程网办”,有效化解了“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目前已办理业务2万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医疗服务新期盼,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卫生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全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电子健康档案等应用的省市县贯通,加快推动“专家团队预约”“医学影像云胶片”“互联网+护理”“智慧妇幼”“智慧托育”“智慧急救”等智慧服务应用,打造更多实用、管用、好用,有标志性、有辨识度的智慧就医场景,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Q3
观海新闻记者: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医药强市,请介绍一下今年我市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惠及民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新成效?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赵国磊
赵国磊:截至目前,我市有中医类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达3442家,中医医院床位达到7890张,现有中医医师703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26%和11%;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牵头打造了半岛中医联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洋中药专业唯一的重点研究室落户我市;我市成为国家支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15个城市之一,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一是深化中医药改革,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我市启动实施了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八段锦全民推广、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3个省级、75个市级“揭榜挂帅”项目。纳入“日间病房”管理的门诊中医优势病种扩大到20个、实施范围扩大到基层精品国医馆,病人白天在院治疗晚上即可回家,群众看中医更加方便。搭建覆盖市、区、镇街三级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共建成108个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心,组建了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评选10所首批青岛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和10个“青岛最美中医药文化工作者”;打造了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新华社用20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报道了相关信息。探索中医专长医师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实施更为精准、更有温度、更符合中医专长医师特点的监管模式。
二是推动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打好中医药强市建设硬仗。全市中医医院扩容在建项目6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62.82万平方米;青岛市中医药科学院建设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建设项目已封顶,胶州市中医医院已顺利迁建开诊,其服务容量增长了3倍;新增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11名、市级中医药名家12名、基层名中医22名。有4家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复审,我市三甲中医医院数量居国内同类城市首位;实现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全覆盖,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了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胶类中药联合创新中心”今年正式揭牌运行。挖掘崂山点穴等岛城中医药特色疗法,举办“半岛中医联盟崂山点穴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培训班”,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为方便群众寻医问药,升级“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上线中医体质辨识免费自测系统,市民可通过“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点击“专项服务”—“电子地图”—“中医地图”,可以直观获取到包含中医药特色的全市198家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实现服务信息精准查找和地理位置一键导航;点击“专项服务”—“健康专项服务”—“中医健康”,即可进入中医体质判定系统,大家可以通过回答填写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从而获取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同时系统会生成个性化调养指导方案供大家参考。开展精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将“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上门服务,并拓展到潍坊等胶东半岛城市,累计受益群众达5.73万人次。挖掘推广中医专技、专术、专病、专人,遴选10个中医药孕育调养指导门诊、10个中医情志病门诊,打造113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建立5个智慧化共享中药房,共拥有400余台煎药机,日煎煮能力翻番,实现由“人等药”向“药等人”的服务模式。创新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针灸戒烟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中医药“艾进万家”“清澈崂山”“青少年神志病中医药干预”等项目。创新中医药岗位设置,试点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提供精准化中医护理服务。实施“中医药+养老”融合发展,打造3个省级、1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
Q4
青岛日报记者:在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医生被称作是“健康守门人”。请介绍一下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居民能够享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便利?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邢晓博
邢晓博:青岛市自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2017年,针对慢性病高发的现状,我市创新签约服务模式,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三高共管、三级协同”医防融合慢病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医保门诊统筹和基本公卫服务“三约合一”,今年我们又将慢阻肺纳入服务范围,推行“三高一慢”健康服务包,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10月31日,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398个,家庭医生7020人,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5%以上。
2023年,我市依托市办实事“三高一慢”健康服务包,围绕“六个拓展”推动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标扩面、提质增效。一是拓展服务主体,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二级、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全面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管理、双向转诊等签约服务。目前全市家庭医生团队中2065个团队均有2名上级医院医生下沉服务,占比为86.11%,上级医院的专家通过名医基层工作站、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形式,在基层开展诊疗服务。二是拓展签约形式,开展签约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以功能社区为单位、以上班上学群体为对象,提供团体与个性相结合的签约服务。全市“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家庭医生服务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2724家,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11.7万人次,其中全市80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线上预约服务,开展活动1515次。三是拓展服务内容,将中医保健与治未病指导、“三高一慢”患者管理及并发症筛查、体卫融合等纳入签约服务内容。今年以来,为19.3万名“三高”患者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一体化管理服务,开展“三高”并发症筛查38.7万人、慢阻肺问卷调查249.9万人、肺功能筛查34万人,为“三高一慢”等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40.6万人次。将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健康管理等纳入签约服务内容,实现中西医协同的个性化服务。四是拓展基层签约用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联体牵头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签约服务对象优先落实长期处方服务。全市共有25家医联体、1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中心药房”。10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慢病长处方服务,9月份以来,全市共开具长处方8.5万份。五是拓展“互联网+”签约服务,在夯实“面对面”签约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签约服务对象需求,分别提供线上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等服务。加强与签约居民的沟通联系,全市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微信群3956个,各团队充分利用微信网格群,开展签约服务网格内“十公开”,家庭医生团队微信群覆盖人数达到400.45万人。六是拓展签约服务内涵,9月启动了家庭医生入户大走访及健康宣教活动,进村入户驻功能社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家庭和工作学习单位为团体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引导全社会全人群主动参与签约服务,树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目前已走访居民229.3万户,发放“一封信”222.2万份、“联系卡”211.8万张。同时在各楼道信息栏、各小区宣传栏、村(居)公示栏等位置张贴家庭医生团队公开服务牌8.3万张,方便市民了解附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落实分级诊疗。我们也希望广大居民更多参与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和家庭医生加强联系,逐步建立起双向互动关系,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原文标题: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今年建成,新增床位5300张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BkiAMtiakRAy7f9RRnHDA
企业微信客服
山东华图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3烟台芝罘卫生类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选岗报到有关通知(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