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社会工作者考试 > 试题资料 >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5】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5】

2024-06-06 14:45:22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5】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5】

  一、单选题

  1. 下列与“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将欲夺之,必先固之

  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D.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意思是听取言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体现的哲理是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的意思是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有效果,对论点最好的认定是有证据。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的哲理。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发展、继续。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A项排除。

  B项:“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指要想夺取他一些得先给予他一些。“夺”与“与”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说明任何事物都存有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B项排除。

  C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反映了因果联系,强调计划的重要性。C项排除。

  2. 某市民政局发了一份公文,标题比较长,要对其进行编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适当超出版心

  B.可采用长方形式的多行排列法

  C.按照每行字数匀称相等的方法排列多行

  D.两行以上时,回行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1规定,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因此,选择D选项。

  3.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收养未成年人的收养人应该年满( )岁。

  A.25

  B.30

  C.35

  D.40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五)年满三十周岁。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四条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4. 人类大脑具有记忆、储存、联想、创造等功能,如果人的大脑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的反映

  B.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提到人类大脑具有记忆、储存、联想、创造等功能,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提到的如果人的大脑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说明意识依赖于大脑,大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物质载体。

  因此,选择D选项。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A.贯彻新发展理念

  B.全面从严治党

  C.团结奋斗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创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动力问题;“协调”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新征程上,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引向深入,不断促进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优势、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二、多选题

  6.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有:

  A.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

  B.计算机病毒的发作时间是无法提前设计的

  C.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

  D.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无法通过软件检查出来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A项: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光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A项符合题意。

  C项:病毒具有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破坏引导扇区及BIOS,硬件环境破坏。C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病毒具有可触发性,编制计算机病毒的人,一般都为病毒程序设定了一些触发条件,例如,系统时钟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系统运行了某些程序等,一旦条件满足,计算机病毒就会“发作”,使系统遭到破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病毒具有隐蔽性,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少数,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非常困难。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 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C.法律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道德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D.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

  第二步,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C选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8.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下列属于个人信息的有:

  A.人脸特征

  B.指纹

  C.健康信息

  D.航班信息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身权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因此,选择ABCD选项。

  三、判断题

  9.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0.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3年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处分:(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二)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规违纪违法事实的;(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四)检举他人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情况属实的;(五)在共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六)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规违纪违法所得的;(七)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根据2023年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处分。

  因此,本题正确。

图书

更多>
(编辑:小编图图)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