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网 > 社会工作者考试 > 试题资料 >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6】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6】

2024-06-06 14:45:22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24年山东社会工作者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6】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606】

  一、单选题

  1.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即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促进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

  第二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题干中“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这是世界观,是对未来的相信;“采取了加强的措施”,这是方法论,是在世界观指导下的方法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 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

  A.政治纪律

  B.保密纪律

  C.群众纪律

  D.组织纪律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第二步,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

  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注重的是解决:

  A.发展动力问题

  B.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C.发展不平衡问题

  D.可持续发展问题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4. 关于公文行文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B.政府部门内设机构均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C.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D.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上级机关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B项错误,当选。C项正确,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A项正确,排除。

  D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六项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D项正确,排除。

  5.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

  A.和平统一

  B.一个国家

  C.两制并存

  D.单一制国家结构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即“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和平统一。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多选题

  6. 下列生活场景能够体现水的表面张力的有:

  A.小昆虫能够漂浮在湖面上

  B.轮船也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被淹没

  C.水下吐出的泡泡由下而上会由小变大

  D.水银温度计掉到地上,小水珠会呈现圆形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A项: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有收缩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A项当选。

  D项: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层犹如紧绷的橡皮膜,有收缩趋势,从而使液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面积。我们知道,球形是一定体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几何形体。因此,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水银温度计掉到地上,小水珠会呈现圆形体现了表面张力。D项当选。

  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B项:轮船也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被淹没是由于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与表面张力无关。B项排除。

  C项:水对气泡有压力。离水面越深,压力越大,气泡当然也就越小。越接近水面,压力越小,水泡就变大了。与表面张力无关。C项排除

  7. 太湖蓝藻是一种藻类生物,多发生在夏季,对环境影响很大。有科学家指出,作为重污染主要现象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有完全搞透,但研究特殊污染现象及其过程,就是要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干预,而不能听天由命。这启示我们要: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新的规律

  B.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C.把握认识反复性,在实践中认识蓝藻形成机理

  D.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C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一种认知活动的循环往复,不断更新、修正、升华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学习和认知中,应当重视反复思考、归纳总结和深化理解,以促进认知的升华和进化。C项当选。

  D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D项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A项:创造出新的规律说法错误,规律应该尊重、顺应、利用。A项排除。

  B项:“要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干预,而不能听天由命”未体现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B项排除。

  8.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示威、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A.创造精神

  B.劳动精神

  C.奋斗精神

  D.奉献精神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因此,选择ABCD选项。

  三、判断题

  9. 涉密公文根据涉密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第二项规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公文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等。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根据2010年版《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10.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体现的是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概述知识。

  第二步,我国刑法的三个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认为是犯罪,也不进行处罚。

  ②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要求对于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等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图书

更多>
(编辑:小编图图)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山东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