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您当前位置:山东人事考试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备考技巧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4-11-21 14:04:29 文章来源:未知

公告汇总 刷题资料 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点击订阅
山东华图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1.题目: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

  2.内容:

0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了解本诗的比兴手法及诗人形象;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二、教案参考

  《离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端午节的渊源。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并且理解手法的运用及结构。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掌握并分析表现手法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4.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形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物形象和爱国精神。2.有感情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1.比兴手法的学习及运用。2.对文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吗?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包粽子,以粽子投入江中,避免屈原尸首葬身鱼腹、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他、挂昌蒲剑、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等。屈原为什么值得人们如此敬仰怀念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长诗《离骚》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练读课文,读准节奏。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把握诗意。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2.提问:由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屈原因何而幽怨、苦闷?

  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指名回答。

  明确:哀民生之多艰——同情百姓生活艰难,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崇尚美德、约束自我,因进谏而遭贬黜。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屈原“謇朝谇而夕替”具体有哪些原因?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总结回答。

  明确:灵修浩荡,不察民心。众女诽谤,谓余善淫。时俗工巧,周容为度,但是屈原宁溘死流亡也不为此态,坚决不同流合污。

  2.提问:前面我们在分析屈原遭逐被贬时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古代文化常识,举手回答。

  明确:“蛾眉”即秀美的眉毛;屈原本是男子,但作品中以女子自称,用蛾眉喻指高尚德行,使用了比喻手法。

  3.提问:什么是比兴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诗经》进行思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

  明确:“比”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4.提问:本诗还有哪些句子使用了类似的手法?从中找出几个例子并分析其寓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明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是神仙之意,这里指怀王。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凶猛的鸟,鹰、雕等,这里指不同流俗的诗人自己;“鸟”一般的鸟,这里指周围的群小奸臣。

  5.提问:说说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明确:独特的外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衣饰的特点使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鲜明的思想性格:主张美政,心系百姓,关注苍生(“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要求:教师课件出示资料余光中《秭归祭屈原》,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屈原形象的理解。再次诵读诗歌,感受形象。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明确:有人说,屈原是块宁愿融化也不愿在泥沙中偷生的寒冰,但这块寒冰中却包含着最火热的激情。《离骚》是屈原的心灵歌唱,诵读《离骚》就是吟咏一首冰火之歌。尽管大江东去,朝来暮往,屈原的精神,仍像岸边的灯塔,透过两千多年的尘埃,照耀着世人,为后人指引着方向。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阅读《离骚》全文,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重点选择几个段落品读赏析。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0

图书

更多>
(编辑:华图小土豆)

图书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扫码咨询